高考了。
環保部門頒發噪音禁令,交管部門實行交通管制,公安人員武裝押運試題,教育部門布置巡查考場——凝重的氣氛,緊張的陣勢,雖然透著人文關愛,但也讓人如臨大敵。老百姓說,多大個事兒呵,咋整出這么大動靜?好像“人人要高考、家家去支前”似的。
最緊張、焦灼的莫過于考生家長,他們不僅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還要在煎熬中等待,在恐慌中期盼。一位普通母親在網上發起“高三家長博客圈”,交流心得,緩解壓力,試圖“集體拯救”,兩個月內訪問量竟達150多萬。
高考升溫商機無限,高考經濟如火如荼。賓館飯店推出鐘點房、營養餐,商家拋出“仿真試題”、“高考興奮劑”、安神補腦營養品,林林總總,都想借高考東風淘一桶金。有人借“高考移民”違法亂紀,賺黑心錢;有人用百變作弊工具與高考斗法,還有人借高考詐騙生財,僅河南省高招辦公布的“騙子常用伎倆”就有11種之多。高考拉動了GDP的增長,而這種拉動大都是建立在資源浪費基礎上的。
高考究竟怎么啦?
冷靜面對“高考熱”,我們不難發現,盡管高考制度本身弊端種種,亟待改革,但人們對高考的過分關注、過度重視,導致了種種不理性的社會行為,甚至形成一種異常心理。為了這場舉國關注的考試,我們付出了昂貴的“成本”,從有形的家庭支出、學校支出、行政支出、社會支出,到無形的社會心理、教育觀念。
因為高考上線學生減少了58人,山西省榆社縣縣委就通過電視公開向全縣人民道歉,對榆社中學領導班子全員停職待崗,對縣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誡勉談話。一些地方政府像抓GDP一樣抓高考升學率,不僅為高考加載難以承受的重負,也誤導人們把高考當作一個決定生死的戰場。
當整個社會都如此熱切地對待高考時,我們關于“不能一考定終身”的那些宣傳,關于素質教育的種種理念,都顯得如此軟弱無力!而高考的“指揮棒”正是在社會的熱烈關注下,強勁揮舞的……
一位去年參加高考的大學生說:“都過去一年了,高考的情形仍時常在噩夢中重現,讓我感到莫名的焦慮和恐慌,看來高考的影響已深至骨髓。”在高考的重壓之下,誰能保證學生的身軀不會彎曲,心靈不會扭曲?
更可怕的是,在這種氛圍里,高考壓力層層下移,高考之戰過早預演。一些地方對中考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于高考,甚至連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升初”,也搞各種變相的考試、測試,令家長、考生趨之若鶩。
一位教育部原副部長在某省調查時發現,課改后設置的科學課在初中已全線潰退,試點的48所學校全將這門課取消。面對壓力,不得不把科學教育實驗放在幼兒園和小學進行,希望能把12歲以下的孩子保護下來,以免他們過早地被高考、中考壓呆、壓傻、壓壞。但人們擔心,如果高考的壓力層層下移,可能連幼兒園都難保一方凈土。
看看今天的高考,想想孩子的未來,我們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心態?是否應該對高考冷靜些、理性些,讓高考平靜些、純粹些?(人民日報 袁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