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是江西省樂平市鎮橋二中的英語教師。就在十幾天前,她向有關部門遞交了一封檢舉樂平市鎮橋二中亂收費和財務不明的舉報信。然而隨后發生的事情,讓她幾乎精神崩潰。6月2日,舉報信發出后第七天,樂平市教育局紀委書記張秋霞來到學校,當眾宣布張秀英和華春水夫婦停課待崗。理由是,教育局接到學生家長舉報,并根據調查證實,兩人教學態度不認真,有“曠課”行為。
張秀英怎么也想不明白,教育局為什么不到學校來調查核實舉報信中反映的情況,卻反過來調查處理他們夫妻倆。
鎮橋二中是一所鄉鎮初級中學,在校學生有1500多人,4年來教育亂收費高達百萬元。“實在是看不過去啊!學生都是農家子弟,每次學校亂收費時,都有學生選擇輟學!”只要想起這些,張秀英心里就十分難受。
“而且學校管理缺乏民主和公正,財務不明,校務也不公開,賬務只有幾個領導知道,里面存在很多問題,學校老師怨聲載道。是這些,讓我挺起腰桿,向上級反映情況的。”張秀英說。
在舉報信中,張秀英詳細列舉了她當班主任幾年來學校要求收取的各項收費,僅2005年暑假,鎮橋二中就向初三的500多名學生每人收取了100元補課費和50元資料費。這種資料學生自己到書店去買,只需要20元左右。僅這一項加起來,就有7萬多元。當時發給補課教師的補課費及相關人員的費用,只有1萬元左右,用去的資料費也是1萬元左右,其余的近5萬元不知去向。
除此之外,對初三學生來說,要繳納的還有寒假補課費、周末補課費以及老師的早中晚加班費。
初一和初二的學生,被學校要求收取活動課費及期中期末的試卷費。
這些收費是幾年來每年必收的。學校違規收費的高峰期是在假期來臨前,每次違規收費,都是校長暗示班主任去做。
5月26日,張秀英把舉報信交給了景德鎮市教育局,本以為會引起上級的重視,但幾天后,還是沒見有人來調查。隨后,她又把一份材料給了當地一家媒體的記者。5月31日,這家報紙刊登了有關教師自曝亂收費內幕的新聞。沒多久,便有了教育局關于她和她丈夫待崗的決定。
張秀英在鎮橋二中一直教英語,教學水平也是學校很優秀的。這個學期由于學校要求,她還兼教物理課。她告訴記者,幾天前在給初二年級的一個班上課時,她將幾節物理課時調成了英語課時,就成了被待崗的理由。
張秀英說,在市教育局紀委書記張秋霞宣布她們夫妻倆待崗之后,她和丈夫一直跟著張秋霞,問為什么教育局會作這樣的決定?張秋霞回了一句:“你們不是會告狀嗎?”
3天后的星期一,夫妻倆一大早就動身去市里找有關部門討說法。在樂平市教育局他們見到了局長劉金壽,劉局長讓他們回去好好反思一下,還說他們不該采取過激的行為,這次只是待崗,并不是最后的處理。
在張秀英待崗后的第三天,學校干脆把她當班主任的初二(8)班給拆了,學生全部分流到了其他班級。6月7日,記者在鎮橋二中采訪時看到,初二(8)班的教室門緊鎖,從窗戶向里望去,黑板上有學生用粉筆寫著的“堅決反對拆班”幾個大字。
讓華春水夫婦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和家長對他們的舉動非常支持。幾天時間,他們不斷收到學生寫來的書信,有一個班的學生們還以《我心目中的數學老師》為作文題,表達對老師的尊敬。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鎮橋二中亂編理由把我們的數學老師解雇,這是不道德,不合法,不合情理的。這樣一個如此稱職的老師,不在教育崗位上工作,簡直是教育事業的一大損失。希望教育局能夠合理解決這件事情,為我們的好老師昭雪平冤。
6月7日下午,記者在樂平市教育局采訪了局長劉金壽。他聲稱教育局很委屈,并不是打擊報復舉報行為。
他說,早些時候,鎮橋二中的校長向教育局反映,說有教師在職稱評定中沒有如愿,不肯上課。當時局里派紀檢監察室的同志去了解情況,并要求學校做好說服工作。
“后來學校又反映說,勸說沒有效果。考慮到他們帶的是畢業班,學生又馬上要參加中考,我們就讓紀委書記再去了解情況。紀委書記去跟他們溝通了,但沒成功,最后就臨時決定讓他們休息幾天,等穩定了情緒再說。”
對此,張秀英的解釋是:“那幾天身體不好,沒能準備物理課,就把物理課的課時上英語了。這個班的英語和物理都是我教,我想等身體好些了,備好了課,再用英語課時把物理課補回來,而且此前跟校長也說過。”張秀英并不否認她對評職稱的事有情緒,但不存在不肯上課的問題。
華春水在鎮橋二中主教數學,還兼初二兩個班的地理課。他說,那天上地理課時,他明明給學生講完了一套試卷,還布置了作業,不知怎么被認為是態度不認真。
記者問樂平市教育局紀委書記張秋霞,為什么不調查舉報中反映的情況。她說,她看到了媒體的報道,也了解到鎮橋二中已在清退亂收費款。由于最近全教育局的工作都放在高考上,想緩過這些天再進行查處。
記者采訪得知,現在該校退的只是今年學校收取的初三補課款。而舉報中提到的幾年來一直存在的亂收費及資金去向問題,卻沒有明確的說法。
劉金壽告訴記者,樂平市教育局已經在7日取消了張秀英、華春水待崗的決定。
據了解,此事已引起中共樂平市紀委的重視,他們已派人赴學校查處此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涂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