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4日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隨著臺商迅速向長三角地區集中,臺商在上海的購房需求不斷增加。而上海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城市建設的日益完善,也吸引越來越多的臺商有意在上海購房置業。來滬多年的臺商逐漸本地化,自住置業已成為一種趨勢。梳理近期樓市信息發現,臺商置業的地域分布出現了新變化。
自住與長期投資為主
一直關注臺商置業的上海團聚機構在最新出爐的調查指出,近段時間不少臺胞進入市場,多數以自住為主。另外一個信息也從側面印證了這點:眾多上海本地開發商都看好將于8月12日舉辦的臺商購房節。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的樓盤紛紛要求參展。而在臺資重鎮昆山,許多臺商都過著“5+2”的雙城生活,5天在昆山工廠工作,周末到上海休閑,以至于出現一種說法:上海成了昆山等臺商重鎮的“后花園”。
兩岸關系學者研究發現,上海先后掀起了三波“臺商潮”。第一波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臺灣中小企業老板滬上淘金,從1984年上海成立第一家臺資企業,至今在滬臺資企業已達4000多家;第二波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掀起職業經理人來滬潮;而20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出現了個人工作者(如設計師、藝術工作者等)身影。
在臺商進入的不同階段,置業情況也出現了差異。舉辦臺商購房節的上海團聚機構總經理古適齊分析:“以臺商在上海置業為例,早先來上海的臺商以租房為主。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臺商置業開始日漸增多。近年來,居住多年的上海臺胞基本融入本地生活,置業完全是為了長期生活居住。所以現在的臺商購房置業,多數是自住與長期投資為主。”
開發商緊盯臺商置業潮
據中國臺灣《商業周刊》最近一項跨海兩岸“移居上海大調查”結果顯示,在30萬已移居上海的臺胞中,54.5%表示滿意或相當滿意當地生活,只有5.9%移居人口對在上海的生活不滿意;51%移居者,收入比在臺灣還高;已有29%的移居者在上海買房,尚未購房者中,也有43%打算在未來1年內購買。這些移居者中,舉家搬遷的占20%。
古適齊表示,通過和臺胞接觸,能夠深切感受到這些臺商置業基本都是為了自住,純粹投資的比例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經濟前景看好,臺商希望在此置業購房,以便長期發展。
市場普遍認為,在上海,臺商購房集中于古北、聯洋等社區。然而古適齊指出,原來臺商少的時候,臺商購房的確在這些成熟社區比較集中。但是,近年來,一個明顯的現象是,隨著臺商融入本地化的加速,這一特征已經發生改變。很多臺商置業已經和上海本地人一樣,考慮離工作單位遠近、交通是否便利、環境是否稱心,以及價格是否合理等因素。
明顯的例子是,天山河畔花園并不處于臺胞特別集中的區域。在去年八九月份時,只有5%的臺胞。大半年過去后,臺胞比例已經超過30%。中環附近某樓盤銷售經理表示:“一直以為臺商不會購買我們這些非市中心樓盤,沒想到今年以來,臺胞買了十幾套房子。”(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