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六條”細則頒布,整個業界便鮮有開發商的聲音,代之而起的是眾多學界人士開始一場少見的爭辯。但現實中卻暗流涌動。在各類機構召開的閉門會議上,開發商以及行業領軍人終于有了將意見一吐為快的機會。無論這些觀點和建議最終能否獲得支持,至少從以往慣居的臺前返至幕后,這一轉變本身就已充滿了意味。
上海房地產協會預警開發商
不要等大房子造出來再追悔莫及
“如果你現在還在上別墅、大戶型的項目,造是造得出來的,但是由于需求方面稅收的抑制,對你的銷售肯定有影響,不要等到造出來套牢再后悔莫及。”
6月2日,“國六條”細則發文后4天。下午,一場內部座談會在上海市房地產協會(下稱“房協”)緊急籌措下召開,由副會長殷關福主持,8家上海開發商高層以及上海市相關部門領導共同參與的這場內部會議秘密舉行。這一天,建設部房地產產業司司長沈建忠恰好在上海。
各方都處在暴風雨前的悶熱之中。國務院辦公廳于5月29日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即后來媒體所述的“國六條”細則。
發文后,上海市重要開發企業幾乎均謹慎表示“影響不大”。之后的公眾輿論中,幾乎再難尋覓這一群體的身影。但這場內部會議卻給了開發商們足夠的話語權,房協此后將這次會議討論后形成的意見及時上報,以作為上海出臺細則的一個“參考項”。
會議召開一周后,房協相關領導對《第一財經日報》謹慎表示:會議內容已經上交給有關主管部門,但對討論結果不予置評。
70%之“不能承受之重”
“這個座談會主要為了了解開發企業對九部委精神的貫徹想法,重點是談如何貫徹九部委文件穩定房市,開個座談會以便把這些情況、把企業呼聲、意見及時地上報給市有關部門。”這是房協的初衷。
按照他們的解釋:此次參加會議的開發商都是協會中十分重要的會員。
但是,由于出差或是其他未可知原因,位居上海前幾名的開發企業缺席,其中包括上海綠地集團、上海復地集團以及大華集團。甚至很多副會長單位也沒有到場。
6月2日的會議依然集中一部分上海老牌房地產企業、國有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外地企業等各種類型的開發商,具有一定代表性。
“國六條還是延續了之前宏觀調控的精神,但是‘15條’下來真的有點承受不了。”一位開發商開始大倒苦水,這也奠定了整個會議的基調。
“按照規定統一建房,各個房地產公司就沒有太大特點。這條落實起來還有技術上的障礙,如果70%以上都是90平方米的話,地塊的人口密度就很大,商品配套設施都會發生很大變化……”
“如果原來平均住房為120平方米,現在變成90平方米,增加了1/3人口,增加了很多交通流量……”
“作為強制指標,涉及到容積率的問題,如果是一梯二戶,得房率就低了,實際使用面積就更少。如果是一梯三戶、四戶就會和上海的日照要求有矛盾。大戶型會成為稀缺產品,造成房價上升。”
一家香港公司的總經理對自己剛剛開出一期的大盤充滿憂慮。2005年招投標剛拿到的土地幾乎成了個燙手山芋,他認為如果90平方米以下要占到70%,他幾乎無法操作。
還有一家當地地產公司的總經理為了一塊土地準備了5年,經過審批,整個房型已經定下,最小為140平方米,但是九部委宏觀調控框架下來,又要花錢調整,重新再設計。繼之而起,細則再度下來,房型要調整為90平方米。這位總經理開始心疼自己這么一個好地段的項目,他實在想不通如何才能達到平衡。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