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人民解放軍序列中一支年輕的兵種,到今年7月1日已經整整走過40年的光輝歷程。從橫空出世那一天起,它便以自己的特殊角色和作用肩負起民族的希望,受到世界的關注。有人給它這樣的評語:“共和國的和平盾牌”,“令華夏兒女揚眉吐氣的中國巨龍”!
40年風雨兼程。從盧溝橋的第一片營地,到巍巍群山中的第一座發射豎井;從大漠戈壁的第一朵蘑菇云,到東海演習的第一次初試鋒芒………透過歷史的煙云,人們看到了它伴隨共和國發展強大的步履。
40年一路輝煌。一茬茬火箭兵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拼搏奉獻,開拓進取。如今的第二炮兵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提高了信息化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為維護國家安全、鞏固我國大國地位,為維護人類和平、促進世界和諧發揮著重要作用。
礪劍鑄盾的壯闊歷程
使命,一個至高無上的字眼。它總是和民族相系,與時代相連,同歷史相牽!
1956年,面對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以政治家、戰略家的豪邁氣魄和遠見卓識宣告:“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7月1日,經毛澤東主席批準,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正式組建。 從此,一支支神秘的部隊走進荒原,走進深山,走進大漠,走進人跡罕至的地方,踏上了為共和國礪劍鑄盾的壯闊歷程。
1978年5月,鄧小平同志親自召見二炮主要領導,對二炮建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二炮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部隊,政治上要搞得非常可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第二炮兵迎來了建設與發展的新時期。
江澤民同志主持軍委工作以后,多次親臨二炮機關和部隊視察,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復叮囑:二炮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確保部隊在政治上“特別堅定,特別過硬,特別可靠”。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主席對第二炮兵建設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強調,二炮部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在履行軍隊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對戰略導彈部隊性質特殊、地位特殊、任務特殊的清醒認識,第二炮兵緊緊抓住思想政治建設這個革命化建設的核心,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部隊,把高舉旗幟、聽黨指揮,極端嚴格、極端準確地貫徹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忠實履行歷史使命,貫穿于二炮成長壯大的全部實踐和全部歷史——
合著時代的節拍,第二炮兵適應新的形勢任務,積極推進創新發展,深入扎實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我軍歷史使命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為推進部隊建設又快又好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政治保證。
具有二炮特色的“愛二炮、愛陣地、愛本職”教育,發端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20多年過去,“三愛”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歷經風雨而不衰,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四十不惑,不惑的四十。堅定的理想信念鼓舞著第二炮兵廣大官兵以旺盛的斗志和頑強的戰斗精神,投身共和國戰略導彈部隊建設事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二炮部隊先后涌現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導彈發射先鋒連”某部三連、“導彈發射先鋒營”某部一營、“愛軍習武標兵”曾蛟、“獻身國防現代化模范科技干部”黃炳華、“忠誠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揮員”楊業功等一大批先進單位和英模人物。許多官兵為第二炮兵的建設發展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個沉睡的東方巨龍醒了”
去年年底,一則新聞在全球傳播: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北京訪問期間,專程來到二炮指揮機關,拜會靖志遠司令員。這是戰略導彈部隊總部首次對外亮相!它所傳遞出的信息意味深長。不過,細心的人們注意到,作為戰略威懾核心力量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受到世人關注并非始自今日。
1984年10月,國慶大閱兵。當威風凜凜的“大國長劍”在北京長安街第一次撩開它神秘的面紗時,幾乎震驚了整個世界。英國權威媒體《泰晤士報》曾撰文指出:“一個沉睡的東方巨龍醒了”;“在決定世界事務時,不得不要考慮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存在。”
1996年3月,中國軍隊在東南沿海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諸軍兵種聯合演習,4枚地對地導彈準時起飛并準確落在了預定海區。中國導彈的成功發射,使世界再次認識了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
1999年10月,世紀大閱兵。還是在北京長安街,我戰略導彈再一次英姿勃發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人們發現,和上次相比,中國的戰略導彈“個頭變小了”。個頭變小了,威力卻變大了。外國軍事評論家稱:這由大到小的變化,標志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建設和質量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
世界在關注中國二炮,二炮也在關注世界。新世紀新階段,環視國際風云,傾聽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第二炮兵進一步找準了自己的歷史方位,對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然而,歷史一再證明,在世界仍不太平的今天,唯有強者能言和,而和平的基礎是戰略平衡。
現代戰爭表明,發揮強大軍事實力所產生的威懾作用,同樣也是一種用兵。對于戰略導彈部隊來說,不僅“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更應“養兵千日用兵千日”。
如何才能“強”起來?履行新使命從哪里做起?答案復雜又簡單:提高戰斗力!
于是,在大山深處,在發射場上,在工廠車間,在演習大廳,一幅幅生龍活虎的導彈部隊演兵圖迅速展開:
高原某地。二炮歷史上第一個大型適應性試驗訓練場建起。在這里,通過模擬仿真訓練、全方位跟蹤導彈發射,從而使訓練向貼近實戰大大推進一步,同時錘煉了部隊的過硬作風。
北方密林。戰略導彈部隊第一支信息化“藍軍”對抗分隊成立,導調者全是本科以上學歷。
一批批官兵根據武器裝備研制生產過程,采取同步介入、跟蹤見學、成建制跟崗操作等措施,進行超前訓練,有效縮短了戰斗力生成周期。
一系列訓練法規體系、組訓模式、訓法考法成果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完善。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模擬仿真技術在訓練領域廣泛運用,走開了利用模擬化網絡化訓練手段、依托訓練基地開展實戰性和對抗性訓練的路子。
倚天礪長劍,長劍刺青天。看,踏著信息化的節拍,第二炮兵將士以勇開先河的大無畏精神,不斷實現著新的跨越:
一批不同型號和不同發射方式的現代化導彈陣地,在祖國的崇山峻嶺之間峻工;
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機械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戰場體系和后勤、裝備配套建設不斷完善,綜合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軍事理論不斷創新,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與作戰運用的理論體系;
快速機動能力和準確打擊目標能力迅速提高,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實現了歷史性飛躍。
科研大軍托舉起部隊科技進步
戰略導彈部隊,一支名副其實的科技之師。正因為如此,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與科學技術結下了“血緣親情”。“科學技術是第一戰斗力”在第二炮兵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第二炮兵近年來取得的數千項科技成果中,90%以上得到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大量的數字表明,戰略導彈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正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進步上來。
“有非常之人,方有非常之事,可建非常之功。” 科技圣火的點燃離不開人才。近年來,第二炮兵把人才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培養和使用人才當做官兵最大的利益來維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贏得人才建設的滿園春色——
借助國民教育成果,戰略導彈部隊招收大量的地方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已漸漸成為二炮部隊基層的主力軍。
團以下軍官中,80%以上的第一學歷為本科。其中,導彈發射營的營長、連長90%以上的有碩士、學士學位。
1996年5月,二炮“神劍人才工程”正式啟動。短短10年間,戰略導彈部隊不斷壯大的“專家人才方陣”成為科技奮飛的“領頭雁”,二炮三級“技術尖子人才庫”匯聚了大批科技精英,導彈技術專家相繼進入作戰部隊決策層,大學生士兵群體崛起在導彈訓練場、發射場……現在,二炮已建起了一支與現代化武器相適應的“人才方陣”,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博士、碩士導師,涌現出了工程院院士和一批國家級中青年專家,年輕的科研英才脫穎而出:
肖龍旭,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先后取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50多項成果,為國家和軍隊創造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效益,獲得全國“杰出青年獎”、“求是獎”、“科技創業獎”。
何玉彬,戰略導彈部隊領率機關的“高參”。他站立在信息化建設的潮頭,以弄潮兒的氣魄,攻下一個又一個難關,獲得一批又一批成果,提出了一項又一項重要建議,為首長的決策起到了積極的“參謀”作用。
劉光斌,二炮工程學院最年輕的訓練部長、博士生導師,他的“本事”是,不僅領導當得“合格”,而且教學也很出色,不僅自己成功,而且讓更多的人成才,被人稱之為“劉光斌現象”。
正是依靠這支浩浩蕩蕩的人才方陣、科研大軍,托舉起了戰略導彈部隊科技進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續寫著第二炮兵的輝煌未來!
【來源:解放軍畫報;作者:滿博、彭偉、夏寒冬、史玉申、宋遠高、肖輝方、馮根鎖、畢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