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很美麗的微笑”,這是昨日呂克·貝松走進北大“國關講堂”時的開場白,盡顯法國人的浪漫情懷。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仍在進行中,擔任評委的他卻跑到北京來做活動,被記者問到“是否工作三心二意”時,老呂辯解道:“今天只有一部電影放映,我之前就看過了。放心,我會是個好主席。”80分鐘的交流時間內,面對尖銳、深刻、懷疑或者吹捧的各類問題,呂克·貝松總能用睿智且幽默的回答讓學生們滿意,正如他的電影總能走在藝術和商業邊緣。
我和好萊塢沒有任何關系
昨日呂克·貝松來京是為自己的圖書《亞瑟》做宣傳,只停留一天卻有三個活動要趕,因此走入現場大家打完招呼后便說道:“你們趕緊提問題吧,下星期我是不會來了。”由于昨日場內學子大多為影視藝術學院,老呂張嘴就開玩笑“你們太幸運了,當年我想讀書學導演,面試才1分鐘就被拒絕了。”原來,呂克·貝松面試時被問最喜歡的導演是誰時,回答的是馬丁·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而不是特呂弗、戈達爾,他很懷疑老師是因為這個將他掃地出門。呂克·貝松可能早預知到,學生們要問他游走于法國藝術和好萊塢風格之間的問題,因此該類問題拋過來時,他先聳了下肩,然后答道“每個導演都是唯一的,我沒感覺自己和好萊塢有啥關系。沒有好萊塢導演敢拍一個木訥的殺手和11歲女孩一起生活的故事。”
只拍10部不是誓言是約束
有關呂克·貝松的話題中,“一生只拍10部電影”也是熱門問題之一,昨天果然有個自稱其狂熱粉絲的女孩問到了。當女孩補充到自己是代表全中國粉絲提這個問題后,呂克貝松馬上反問道:“我就奇怪了,中國哪來這么多我的影迷啊,因為我的電影沒有一部在中國公映過,難道有另外一個和院線平行的發行系統嗎?”呂克·貝松反問完后,全場學生似乎都心領神會,又是鼓掌又是大笑。不過,呂克·貝松堅持了只拍10部電影的說法,他說“10部就是10部,人的手指頭不就是10個嗎。當然這并不是個誓言,它只是個約束。有太多的人用大投資來吸引我拍各種類型的電影,而我喜歡每部電影都符合自己的內心,而不是隨波逐流,10部的說法不會讓我隨便拍大投資電影。”
“可能呂克貝松覺得自己時間不夠,但又特別愿意和學生呆在一起,所以他幾乎沒做任何演講就開始了提問環節。
雖然學生們的問題有俗套的,有精彩的,也有尖刻的和讓他難受的,但這個挺著大肚子的老頭總能用法國人獨有的幽默和浪漫應付,雖然個別場面他顯得有些尷尬和嚴肅。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