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學校道德風氣的冷漠和麻木,最終表現在學生對考試舞弊的集體認同。曾經被視為可恥的行為,由于行之者眾而被寬容和習慣,并且出現了“作弊有理”的聲音。這可能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
剛剛結束的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正在被舞弊丑聞所包圍。考試舞弊不是新問題,然而此次作弊潮卻有一些新的特點:一是技術翻新,花樣繁多。如隱形耳機、隱形筆、暗藏耳機的背心、錢包、皮帶等等,并造成多起人身傷害;二是參與者眾。據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稱,考試當天全省共接到近百起作弊舉報,相信實際參與者遠不止此數;三是作弊事件比較集中地發生在獨立學院。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大文華學院、福建醫科大學海峽學院等等;四是圍繞這一丑聞的社會評價出現了空前的混亂,它反映的究竟是大學生道德淪喪,還是對不合理的四六級考試的“制度性反抗”,一時眾說紛紜。我認為,這種道德評價的迷亂才是最令人悲哀的,它成為學生作弊潮的某種道德環境。
多數考試舞弊屬于道德不淑的個人行為;只有當舞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并且難以遏制,才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四六級考試就是如此。問題在于,并非僅僅四六級考試如此。以筆者做過統計的2004年全國被揭露和查處的考試舞弊事件為例,除不到10起高考舞弊案外,其他則有廣西的英語四級考試泄題案、衡陽市中考泄密案、蘭州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泄題案、河北省自學考試泄題、北京市全國高校自學考試被疑泄題、沈陽高自考舞弊案等等。這一事實反映的是,許多地方舉行的除高考以外的多種考試,包括各種職業資格考試,考紀之松弛,考場之混亂,已經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毫無疑問,考試領域出現的問題,有許多復雜的、深層次的原因。如“一考定終身”、全社會對學歷、文憑的過度重視;應試教育將分數與教師和學校的利益、甚至地方的政績緊密捆綁;社會性的道德失范和腐敗風氣的影響,以及考試制度、考試技術本身難以兼顧和達到實質公平,等等。招生考試領域的違紀和腐敗行為,不僅顯示一些教育機構和教師的行為扭曲,而且顯示了監督失靈。事實證明,僅靠教育部門的三令五審來禁絕考試舞弊,是難以奏效的。事實上,近年來所有重大案件的公開揭示和得到相應處理,主要是媒體監督的成效。此外,考試舞弊難以遏制暴露了法制建設的相對滯后,致使維護考試紀律缺乏權威性,處罰定罪不清,量刑標準不一。目前主管部門正在制定《國家考試法》,將各種國家級的考試納入法制的軌道。
但是,考試面臨的真正挑戰,與其說是考試技術、考場管理的問題,毋寧說是嚴重的道德危機和教育危機。社會道德風氣的建立,有賴于兩個基本的系統,一是政治系統,官員隊伍的廉潔清正,為人表率;另一個就是教育系統。學校作為社會教化、文明養成最重要的制度化場所,歷來被視為社會道德的源泉,源頭活水被污染,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學校教育日趨功利化、工具化的變異之中,學校道德教化的功能正在可怕地退化。“誠實”這樣的基本品質,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過程中喪失了應有的重要性。從虛假的“公開課”,為應付檢查、評估而編造數據、材料之類司空見慣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傳遞、示范的究竟是什么價值?學生考風之潰散、考試道德之淪喪,反映的是教風和學風的敗壞。據報道,蘭州的大學生稱許多專業考試,還沒考試試題答案就滿天飛,許多復印店幾乎成了試題庫,什么試題都能買到。
學校道德風氣的冷漠和麻木,最終表現在學生對考試舞弊的集體認同。曾經被視為可恥的行為,由于行之者眾而被寬容和習慣,并且出現了“作弊有理”的聲音,以制度性的理由堂而皇之地為作弊行為張目。這可能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制度難免缺陷的環境中,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制度的存在、個人可以無視法紀、逾越規則和破壞規則。包括全國統一高考、英語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在內,各種考試都有值得改進的種種問題,考試改革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但考場紀律、考試道德依然存在,并且必須遵守。
關于人的選擇性、人與環境之間的并非理想的關系,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能因為靠近垃圾場便注定只能當蒼蠅。而且,垃圾場最終是不可能靠蒼蠅來改造的。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文/楊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