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風雨滄桑,30年人事變遷。30年前,據說,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在整個法國的華人不超過六、七千人;而如今,在法國,華僑華人的總數已達40多萬了。這還不包括大量從中國到歐洲來旅游的中國人。現在你走在巴黎街頭,到處都可以看見中國人面孔。30年間,這中間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
在異國他鄉立足、創業和發展,對所有旅居法國的華僑華人來說,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多少的辛勞。前輩所開辟的道路,是為了后來者創造更大的輝煌;而后來者了解前人所走過的足跡,則會更珍惜成功的來之不易。在歐陸謀生求發展的華僑華人,百多年走過的漫漫長路告訴我們,在海外求生靠的是什么?除了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作靠山外,一要靠遵紀守法,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二要靠同胞之間勤奮團結,努力維護華人的整體形象、利益,才能爭取自已的正當權益。有了這兩條,華人社會才能不斷興旺發達。法國華人社會從小到大,并越來越受到法國主流社會的重視,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法國華僑華人的成分
40多萬華人在法國謀生創業,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他們是怎么來的?不少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華人到法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參戰后,需要大量戰地后勤人員。當時的法國政府與中國的北洋政府達成協議,1916年至1918年間,從中國北方幾個省份招募了14萬勞工到法國戰地從事后勤工作,如野戰醫院、后勤運輸等。這些勞工不少死在戰場上,為法蘭西的自由與和平,長眠在法蘭西土地上。戰爭結束后,絕大部分華人勞工返回中國,大約有3000左右華工選擇了留在法國謀生的生活道路。因為那時他們都只是20來歲的年青人,所以大都與當地的法國姑娘結婚,在法國安了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留在法國的華人勞工,現在都已去世了。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在巴黎還有兩名老華工活在世上,當時都已90多歲。上個世紀80年代末,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曾作出很大的努力,向法國政府有關部門申請,為這兩位老華工頒發了榮譽勛章。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時老華工呂虎城先生還活著,他住在一所很破舊的建筑物的底層,總共有2間房。房間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一架非常古老的縫紉機還擺在進門處。他一直靠為商家縫汽車坐墊為生。一直干到80多歲眼睛看不見了才停手。他的法國妻子已去世,孩子早已自已生活。多年來,呂老就是一人孤苦伶仃地艱難度日。在法國漂泊了70多年,呂虎城老先生至死都沒有能回一次老家。
第二階段到法國的華人可分兩大部分。一是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不同時期,從中國到法國求學的留學生,他們學成后返回中國,不少人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另一部分留學生學成后留了下來,在法國從事各項工作,安家立業,成為早期的旅法華僑華人。他們中的杰出人物如藝術界、文化界的趙無極、程抱一等,得到了主流社會的肯定和重視;僑界知名人士任巖松、錢直向等,當事業有成后,都曾經幫助過不少后來的華僑在法國立足。早期到法國的華僑還有一部分是浙江溫州、青田人,他們不少人是販賣青田石雕,從陸路或坐船抵達法國,并留在了法蘭西這塊土地上謀生。為什么早期的華僑大多生活在南方馬賽和巴黎的里昂火車站附近,就是因為他們從中國坐船到法國是在馬賽下船的。剛踏上陌生的土地,就近找房子先安頓下來,再找活路。一部分則坐火車到巴黎,在巴黎里昂火車站下車。早期這一帶的房子比較破舊,房租也比較便宜,所以成了溫州、青田人早期聚居的首選之地。后來,朋友親戚來巴黎,為了互相有個照應,也在附近擇屋而居。現在的巴黎3區、4區溫州人、青田人居住比較集中,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
第三階段到法國的華僑華人也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上個世紀1975年開始,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東南亞三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先后易色,在那里居住的大量華僑華人作為難民, 逃離火海來到法國,被法國政府收容接納,并安排工作。在5、6年之間人數達到10多萬。另一部分是在中國“文革”結束后,中國政府放寬政策,容許中國大陸居民有海外關系的,以探親和繼承遺產的理由出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尤其以溫州、青田人為主,大批移民來到法國。到現在為止,據說在法國的浙江籍華人已達近20萬。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省籍的華人,但人數與溫州、青田人比起來,只能是他們的一個零頭。還有一部分華僑被有些人稱為“新移民”,即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出來留學的留學生,有公費的,也有自費的。他們拿到文憑或沒有拿到文憑,最后選擇留在法國發展,創業并在當地扎下根來。
由以上不同時期、不同途徑來到法國的華僑華人,組成了目前法國華人社會的基本族群。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