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九月九日電 題:除了生命的代價,還有什么?
中新社記者 羅德惠
許晶,五歲,血鉛含量二百六十微克/升……
劉隴騎,四歲,血鉛含量二百六十一微克/升……
劉家美,十二歲,血鉛含量三百六十一微克/升……
“這些娃都是鉛中毒,村上幾乎每家娃都超標,最小的娃才五個月,大人也超標嚴重。”新寺村村民周翔說,而他十歲的孩子血鉛含量竟高達四百八十八微克/升。
二00六年九月,對于甘肅徽縣水陽鄉新寺村的村民來說,無疑是一個悲慘的黑色九月。一家鉛錠冶煉廠排放的有毒氣體和廢水中毒人數接近千人,其中三百三十四名為人為兒童。據村民反映,新寺村旁邊幾百米處有一家生產鉛錠的冶煉廠,存在已長達十來年了,之所以出現多人鉛中毒的現象,主要與該廠污染有關。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小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增長較快,在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中的比例迅速提高,并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的主導因素。隨著城市居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一些城市周邊的污染企業開始將陣地轉移至農村。由于農村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缺乏監測手段,同時借助一些地方領導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心理,這些企業污染超標也照樣能開足馬力生產。
伴隨環境污染隨之而來的是水短缺問題,著直接導致了癌癥和其他疾病的高發病率。據估算,中國近半數的河流遭受污染,每天有六千萬人難以獲得足夠的飲用水,六億人則喝著受污染的水。上述數字觸目驚心,卻僅僅只是中國諸多環境問題中的冰山一角。
淮河上百公里污染團、河南平西成片的癌癥村、貴州西部的砷中毒、貴州的氟中毒,直至徽縣水體再遭污染觸動了人們一直緊繃的脆弱神經……這些不是商業大片中的危言聳聽,卻是中國環境污染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環境問題正在一步步從量變到質變。在同環境污染抗爭的時候,我們所付出的除了生命的代價,還有什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