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中國社會保障論壇首屆年會上,專家們呼吁,應當按照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理念,較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據了解,發達國家的貧困線是社會平均收入的1/2左右,中國即便是經濟發達地區,也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北京市低保標準目前是310元,只是該市社會平均收入的1/7左右。
專家們指出,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尚存6種缺陷,如規定的待遇水平較低、遠未實現全覆蓋、嚴重的城鄉失衡、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社保問題突出、對貧弱人群的發展權保障嚴重不足、對貧勢人群的福利服務嚴重不足等。
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全國抽樣調查的10084個農村60歲以上老人樣本中,不享受養老保險的占96.9%,享受養老保險的只占1.5%。目前全國城鎮居民享受低保人數約2200萬人,屬在低保標準很低基礎上制度覆蓋的最困難人群。全國老齡人口已超過1.3億人,其中農村老齡人口約9000萬人,生活主要依靠子女供養。
“當今我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大,已經超過相對合理值的上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杭生在和諧社會與社會保障主題演講中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提高低收入階層特別是享受社保階層成員,如老人、長期病患者、失業者、貧民等的生活待遇水平。采取與在職人員工資上升幅度及物價上升幅度掛鉤的原則,并參照國際慣例,進行社會保障待遇的合理調整。其次,大幅度提高在職人員的最低工資水平,使其與低保拉開較大距離,增強就業對低保對象中有勞動能力者的吸引力,減少乃至避免‘福利依賴’的弊端。”
有專家指出,在目前低保標準尚難與國際接軌的情況下,可先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社會平均收入一半的水平,鼓勵低保對象中部分有勞動能力人員實現就業。(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