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月一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中國時報》一日刊登文章,指出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大陸幾乎同一時間倡導與起跑,曾幾何時,臺灣還停留在起步階段,喊了多年的五大文化創意園區,至今依然只聞樓梯響。反觀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活絡熱鬧的情況,簡直可用“遍地開花”來形容,不論中央或地方,對于這個經濟規模龐大的產業,卯足全力推動。九月中旬的論壇,與其說是彼岸經驗的分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毋寧是對臺灣當局的諷刺。
這篇題為《文化創意產業 臺灣空轉 大陸火紅》的文章對北京的七九八藝術特區十分推崇。文章說,這是目前北京最富人氣的國際觀光景點之一,這個占地十平方公里的包豪斯建筑風格視覺藝術園區,原本只是荒廢的國營廠區,如今聚集著近兩百家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策展人辦公間以及咖啡館、酒吧等。在許多國際旅游刊物中,七九八藝術特區已經被列為北京三大旅游勝地之一,與故宮、長城并列。據北京市旅游局統計,二○○五年七九八藝術特區一共吸引了五十萬名民眾前往參觀。
文章指出,臺灣“行政院”也在二○○二年核定的“挑戰二○○八--重點發展計劃”中,把“文化創意產業”納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提出了五大文化創意園區等等施政計劃,一時之間,各種相關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四年下來,包括“文建會”、“經濟部”、“臺北故宮”和“工業局”等等,陸續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活動,但至今仍無法建構一個完整的文化產業營銷脈絡。五大文化創意園區中,進度最快的臺中舊酒廠,去年中旬更名為“臺灣藝術˙設計與建筑展演中心”,才開始有大專院校師生進駐,陸續舉辦了幾檔展覽而已,其余全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像北京七九八這種集觀光、創作、市場產銷于一身的完整生態,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都很難實現。
文章說,大陸文化產業的經濟規模和成長數字,令臺灣驚奇。以廣東省為例,根據該省統計局數據,二○○四年廣東省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一千兩百億人民幣,去年則增加到一千五百億。北京方面也預估,到二○一○年,北京的文化產業規模產值也將達到一千億人民幣。今年中國國家統計局也首度發布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合計大陸地區有三十四萬六千個文化產業單位,個體經營戶有三十六萬兩千戶,從業人員九百九十六萬人,產值達三千四百四十億人民幣(相當于一兆四千五百七十五億臺幣),占大陸GDP值百分之二點一,全年營收為一兆七千兩百億元人民幣。
臺灣當局從二○○二年喊到現在,相關數據都顯得落后。臺灣經濟研究院曾做過一份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推估數據,指出全臺二○○一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總值為四千四百億臺幣(約合一千零五十萬人民幣),而如果具體落實重點發展計劃,估計二○○八年將達到一兆一千六百億。今年四月,“經濟部工業局”出版了“二○○五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統計顯示,二○○四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近五千五百六十六億元,不過連一個象樣的文化創意園區都蓋不起來,而且和二○○三年相比成長趨緩。近兩年政治紛擾益發嚴重,大環境越來越惡劣,文化界人士憂心,這兩年恐怕沒有成長,還會大幅下降。
和大陸相比,臺灣文化產業起步并不晚(有些領域,如表演藝術,更是比大陸早很多年),人才濟濟,為何現在淪落到繳不出象樣成績單的窘境?業界認為,當局推動政務猶如多頭馬車,缺乏統合機制,導致效率不彰,主事者也沒有堅強的決心與充分的認知,而多年來政治紛爭讓政務空轉,都是臺灣文化產業陷入停滯的主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