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24日電 10月10日,中國首個海洋地震臺在崇明島以東110公里處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本月底即可初步建成并投入試運行。中國海洋報報道稱,這標志著中國海洋地震預警機制正式啟動。
受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中國屬地震頻發(fā)地區(qū),其中85%是海洋地震。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對海洋地震僅有零星的流動觀測,至今沒有海洋地震監(jiān)測臺,海洋地震預報基本處于空白。為有序建立中國海洋地震預警機制,中國地震局去年專門設立了“上海海洋地震臺建設”項目,以期建成一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海洋地震觀測臺與研究站。
經(jīng)過數(shù)十位專家的再三論證,該地震臺站選址于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地震的震中附近,主要包括一個250米深的深井和一個近50米高、100噸重的活節(jié)燈樁。屆時,地震監(jiān)測儀將放置于井底,其他相關設備則位于活節(jié)燈樁上部的微型平臺之上,其頭頂上的天線將把來自井底的數(shù)據(jù)隨時報告給地震預報中心。
按計劃,明年上半年,上海市地震局還將與上海市海洋局、上海市氣象局、中科院及同濟大學等單位,在崇明島東偏北160公里處聯(lián)合建設第二個海洋地震臺。與此次的活節(jié)樁地震臺不同,它將設計成一個可以開展海洋地震、氣象、水文以及海嘯等綜合觀測的小型固定式平臺。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長朱元清博士表示,待雙臺建成后,將為東海海域積累大量大氣、物理、生物、化學、地質等基礎資料,共同構建一座海洋科學研究的“海上空間站”。(任 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