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6日電 人民日報報道,日前,中國國務院批準西安市政府駐地由古城墻內整體遷至郊區。消息傳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行政中心整體外遷的舉動表明,西安的城市發展格局即將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皇城復興的大幕正在悄然拉開……
“行政中心整體外遷并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西安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5日,西安市文物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
總體規劃:新舊將分治,古貌將還原
據介紹,在西安市新的總體規劃中,市區以大九宮格局布局,以主城區為中心,外圍發展臨潼、閻良、涇渭3個新城。范圍北至涇渭,南到長安,東接臨潼,西連咸陽,東北方向輻射閻良。
在中心地帶的主城區,將以小九宮格局布局,其中心為唐長安城,發展成商貿旅游服務區。“新舊分治”是新規劃最主要的特點之一。行政中心搬遷后,會逐漸弱化和分離老城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而旅游觀光、文化交流功能將會得到強化。計劃到2050年,老城區的人口將由現在的42萬降低到25萬,老城原則上“只拆不建、多拆少建”;老城內以公共交通為主,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為輔。
“新舊分治”將為西安正在開展的“皇城復興計劃”提供先決條件。皇城復興是新規劃和整個歷史名城保護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該規劃的范圍包含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唐皇城核心區,即環城路以內的區域,第二部分為唐皇城協調區,指的是環城路外延200—500米的區域,第三部分為唐皇城相關區,指唐大明宮遺址和唐興慶宮遺址。該范圍內,規劃部門提出了由一環(城墻)、一區(蓮湖歷史風貌街區)、二片(北院門歷史街區、三學街歷史街區)、三街(湘子廟街、德福巷、竹笆市)、33處文物保護單位、102座具有保留價值的傳統民居、15座優秀近現代建筑、52棵掛牌的古樹名木組成的老城保護體系,并且嚴格實行老城內建筑高度分區控制。
西安市市長孫清云表示,皇城復興計劃出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還原西安歷史古都風貌,把老城區建設成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以旅游、商貿、居住為主的世界著名古都的核心區。
現實進展:皇城穿“唐裝”,古今相輝映
事實上,隨著“皇城復興計劃”的實施,西安的城市建設正在散發出日漸濃厚的唐風唐韻。
作為中國古城改造中獨一無二的建設項目,順城巷改造成為皇城復興的開篇之作。自2004年啟動以來,目前已實現了全線道路的貫通。順城巷是西安舊城區內資源最為密集的帶狀歷史街區,也是彰顯古城文化個性、塑造千年古都形象的基本載體。西安市城建委主任史健生認為,通過順城巷改造,西安城的歷史線條將變得更清晰。
陜西省委副書記、陜西省代省長、西安市委書記袁純清說,實施“皇城復興規劃”,要以更廣闊的視角來攫取唐代盛世的精神,發掘歷代城市肌理,以期形成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鮮明城市特色,力圖把西安建設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聚合濃郁盛唐文化元素的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北廣場以及剛開放的高新區兩家唐文化主題公園、西大街仿古一條街等,都體現了這一目的。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建立的大唐芙蓉園,為國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等景觀在300畝湖面上徐徐展開。這片國內最大的唐式古建筑群落,集中了唐時所有的建筑形式,游客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精心打造的唐樂歌舞劇《夢回大唐》。投資12.8億元的“大唐西市”,也采取了唐代建筑風格,秉承了“一廟七坊,空中景區,三面圍合,背高面低,大唐西市,九宮格局”的理念,將重現盛唐時期“客似云來、聚寶金市”的風采。 (王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