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5月以來,吉林省東部的縣級市舒蘭市所有移動電話用戶都接到了市紀委的群發消息:歡迎廣大市民發短信,對144名重點崗位中層干部進行“優秀”和“較差”評定。參與市民目前已達當地城市人口總數的10%以上,但此舉也引發一些爭議。
參與投票的辦法很簡單。市民可通過短信平臺查詢到全部參評干部的資料,然后根據每個干部的排列序號,編輯短信選擇“優秀”或“較差”進行發送,發1條信息付費1元。同時,還可以查詢到參評人的票數及排名情況。
據舒蘭市紀委軟環境辦公室主任牛麗娟介紹,這144名中層干部分布在44個與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相關的重點部門,涉及社會管理、執法監督、公用事業和窗口服務單位,其中包括工商局、財政局、稅務局及公檢法機關等。
最近的統計數字表明,短信平臺開通以來,共收到有效短信5萬余條,參與市民達3萬多人,占當地城市人口總數的10%以上。
“感覺不錯,是一種進步。比起只在政府內部發放問卷調查,它更尊重民意,進一步落實了廣大群眾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舒蘭市發展改革局一位姓朱的人士參與了投票,他認為“短信的形式更直接,投票者沒有任何顧慮,結果更接近民意”。作為被評定對象之一的市地稅局的一名干部表示,此舉可以讓政務人員直面百姓,有利于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提高服務質量,鼓勵先進,鞭策后進。
但也有不少人對這種評定方式提出了不同意見。一名得了100多票的干部說:“聽說有人得了900多票,不知真假?一些朋友曾建議我買手機卡給自己投票,或者發動親朋好友投票,我認為不可取。但如果真有人造假,而又無法識別,就會影響評定的真實性。”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趙繼倫教授也表示“這種方式不太好”。他認為,對于政府決策或部門行為,采用短信投票的方式征詢公眾意見可行,但對干部考核,這種方式“應慎用”。趙繼倫說:“短信最主要的特點是匿名。現有國情下,公眾的法律意識、自我權力意識都還比較弱,難以保證投票結果都是民意的真實表達。同時,不能排除有些干部背后做小動作,如拉票、賄選等。而且,普通市民對政府中層干部其時無法真正了解,即使有過接觸,也難以真正認知對方,因而可能會出現‘無意的不正確評價’。”
報道介紹,舒蘭市紀委在開展此項活動之前,考慮到了風險歸避問題,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一部手機如果1天為1人投票10次,系統只記錄1次,通過這一技術手段會濾掉部分水分。另外,除了短信,還要通過問卷調查、民主測評、紀委隨機走訪等傳統形式對干部進行打分,公眾投票僅占年底綜合測評總分的10%。(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