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7日電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日前,北京市工商局下文,開始暫停為登記地址是民用住宅的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對這項禁令,房地產業界的反響很大,有開發商感嘆,雖然這項措施目前只對新的注冊商戶叫停,但對已進入住宅項目的老注冊企業也并沒有做出可以繼續注冊的承諾,該政策具有“引而不發”的威懾作用,這是“國十五條”后“最狠一招”。
中原華北區副總經理殷則環稱,由于這項措施沒有任何可以變通的“出口”,出臺后即刻執行,加上九部委“十五條”中剛剛做出的“90平方米”、“70%”的限制性規定,其對房地產的影響在當前政策中可謂最直接并且最大。
世邦魏理仕的分析人士也認為,此項政策對北京房地產市場中以住宅立項的寫字樓和6000-8000元/平方米的住宅物業均有較大影響。
近幾年,北京出現了大量在住宅用地上,以住宅立項但開發商業寫字樓及商住樓的項目,如集中于CBD區域的萬達廣場、SOHO尚都、第三置業等許多項目。由于以住宅項目立項的寫字樓,既可以比寫字樓立項的項目少交近一半土地出讓金,又可以比寫字樓立項的物業多享有20年的土地使用權,同時,以住宅立項的房貸貸款成數及年限比寫字樓要寬松的多,其入住后的用水用電成本也比商用寫字樓要低大約一半。
另外,目前商住兩用住宅及用于辦公的普通民宅租金價格大約在1元/平方米/天,而寫字樓、商鋪等商用物業平均租金價格約為3-4元/平方米/天。此次禁令將會直接導致中小企業租賃成本增加。以租用200平方米辦公區域為例:如果只是租用普通民宅,其一年需要支付的租金約7萬元左右;如果租用寫字樓或者商鋪,則其一年需要支付租金在21萬-28萬元之間,兩者相差甚遠。因此商住房吸引了大量企業入住,投資買家也很踴躍。
由于大量企業在住宅立項的商住樓中注冊辦公,一方面直接搶了按規劃建造的甲級寫字樓的市場,使寫字樓產生空置;另一方面,中小型公司進入民宅辦公,增加了商住矛盾的同時,也更加劇了住宅市場的結構失衡。據“我愛我家”公司的數據顯示,北京租用住宅進行辦公的客戶約占整體高端租賃客戶的15%-20%左右。另據了解,目前中關村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商品住宅項目中,企業辦公的數量幾乎都在20%以上,萬柳地區的許多商住樓盤中,企業用房甚至已達到80%以上。
對商住混用物業的爭議已經有多日。很顯然,此項措施出臺,一是表明北京要整肅這塊市場,再有通過此舉,可以使大量商用業戶從住宅物業中擠出,從而增加住宅供量,有效調整房產市場結構。在住宅供量增加、租金下降的連鎖效應下,抑制目前高比例的投資買家。(陸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