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兩次冒充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和導演進行詐騙的嫌疑人馮燕賓,在讀者眼里一直是神秘的,7月29日落網后他也沒接受過記者的直接深入采訪。昨天下午,本報記者專程來到東城區看守所,與在押的“假郎昆”馮燕賓面對面,試圖探尋這個號稱京城名人“第一騙”內心深處的故事。
否認刻意模仿郎昆說話
昨天下午,經過管教半個多小時耐心說服,馮燕賓才同意接受記者的采訪,但他說得最多的是“記不清”。
“第一次行騙是6月份在華僑大廈從金鐵霖那里騙了4300元。”馮燕賓說。他一口咬定總共才騙了4個人,即金鐵霖、蘇叔陽、韓美林和瑪拉沁夫,詐騙錢數最多的是第一次,而最少的一次只騙了900元。
“我不太看中央臺節目,”馮燕賓斷然否認他模仿郎昆說話的聲音,甚至說沒看過有關郎昆的電視節目。“我沒有刻意模仿郎昆說話。”他露出些許得意神情,笑著說,“其實(冒充)很簡單。”“為什么被騙者反映你的聲音和真郎昆酷似?”“他們那么說,我也沒辦法。”馮燕賓竟然露出無辜的表情。
馮燕賓早在2000年曾因冒充央視主持人馬國力行騙,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當時他在3年時間里先后詐騙過40多位體育界大牌教練或裁判,所得十多萬元被揮霍殆盡。但記者問起當年這段經歷時,馮燕賓卻狡猾回避:“我是有前科,但記不清了。(只記得)也是詐騙”,而且“從沒想過勝算有多大。”
屢找工作碰壁只好認命
民警介紹說,今年43歲的馮燕賓雖然有高中文憑,但實際上只有小學3年級文化,在6年前冒充馬國力落網時他還自稱是文盲。他的家庭環境其實還不錯,父親曾擔任過某回收公司的書記,已經去世。家中親人還有70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哥哥。他早在1992年就和妻子因感情不和而離婚,沒有孩子。
當記者問到母親等家人時,馮燕賓臉上露出悔意,但很快就說“這些就別提了。”
提起早年經歷,馮燕賓淡淡地說:“最早是在物資局搞業務,因為單位不景氣,就不干走了。”但記者了解到,馮燕賓在1995年曾因詐騙某單位電瓶被判刑2年,并被開除公職。2000年時他冒充馬國力詐騙被判刑,已經是第二次入獄。
今年2月28日,忍受了5年多牢獄之苦的馮燕賓走出了監獄大門。
馮燕賓出獄后找工作接連碰壁,他說:“人家一聽兩勞的就不要。”后來索性心灰意冷,“什么事就怕換位思考,你要是我怎么辦?現在就那么回事兒,到哪兒去都一樣。”
馮燕賓還曾經申請過低保,但因不夠條件而再次碰壁。出獄3個多月后,馮燕賓便不再努力找工作了,“沒人幫你過問這事兒。”
“我心里有好多事不能聊,聊出來沒意思,反而給更多的人造成麻煩。”馮燕賓略微激動,提起在獄中只減刑5個月的事,“不能說對我不公平,只能說還是沒改造好。這就是命啊!”
自曝有人提供電話號碼
5月底,無所事事的馮燕賓在看報紙時,一個人名映入眼簾:“中央電視臺著名導演郎昆”。而在這之前,他既沒看過郎昆的節目,也不知道有這個名人。“看報紙啟發了我,很快就想到了(要冒充郎昆)。”
記者問:“為什么選擇被騙對象都是名人?”馮燕賓臉上飛快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嘲笑,說:“這還用說,他們個個有錢,咱不能騙老百姓啊。”
馮燕賓行騙的均是文藝圈的老前輩,隨身所帶的紙條上“詐騙目標”有著名作家、歌唱家、京劇演員等數十位名人。
“他們(被騙者)多大歲數,我不知道,也不太會看(人的年齡),”馮燕賓說這話時還帶著騙子的狡黠,他自稱沒有按年齡篩選過被騙目標。“對上當事主也沒有了解,我就是通過114查號臺,隨機查出來的。”馮燕賓說得輕松自然。
馮燕賓一直聲稱電話號碼是從114查號臺查出來的,但在記者的追問下,他說漏了嘴,稱那些寫著許多作家電話號碼的印有“中國作家協會”的便箋,是有人提供給他的。在記者追問下,他又馬上予以否認,說都是自己寫的。
“(行騙時)沒人對我(的身份)提出過質詢,事主也沒問這個活動是什么內容。他們就直接拿錢給我。”馮燕賓說。
“那你騙完后心里坦然嗎?”“不坦然,心情很復雜,畢竟騙人錢不合適,”說到這兒,直視記者說話的馮燕賓嘴角哆嗦了一下,隨后又反問:“你覺得(我的心情)不復雜嗎?”后來他承認在行騙時有過不忍心,因為不能不去想那些被騙者的歲數很大。
“一共騙了10900元,”馮燕賓垂著眼皮說。記者問到:“你抓住這些人的什么心理?”“他們沒有提出質疑,太容易輕信了。”
7月29日,馮燕賓最后一次騙錢,在團結湖的大街上被民警抓獲。
馮燕賓說:“我對受害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對郎昆也表示歉意。當然受害者更是無辜的。我認罪并接受處罰。”
(來源:《北京晚報》2006年8月9日,記者:王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