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現代快報報道,地處江蘇鎮江丁卯的“錦江花園”,被當地人稱為“富人區”,里面坐落著112幢形態各異的獨立式別墅,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想擁有這樣的別墅,決非易事。但就在這樣一個“檔次”很高的小區內,有些所謂的“富人”卻做著有失公德的事情,有的將公用綠地圈成了私家花園,有的大興土木搞起了違章建筑,其中的一戶人家不僅把公用道路給占據了,還要連帶著把消防栓都圈進自家院內。
據了解,為了治理小區的違建,執法部門制定了一個辦法:“按違建面積收保證金”。有業主質疑,收了錢能解決問題嗎?
昨日,在錦江花園一進大門,就看到多戶別墅正在“大興土木”。攪拌水泥和電鉆的響聲震耳欲聾,道路上布滿黃泥和灰塵。居住在錦江花園內的祝女士說,錦江花園從1998年交付使用,到現在已有9年的時間了,是鎮江市第一個獨立別墅小區,有112幢別墅,每套別墅都有數百平方米,價值都在幾百萬元,居住在此的都是鎮江的有錢人,其中不乏當地的知名人士。但就在這9年的時間里,有超過5成的戶主在沒有任何規劃的手續下,相繼在原建筑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層或擴建。
事實確如祝女士所說,許多別墅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其中最夸張的是一戶人家在別墅外墻造了一個大車庫,車庫的樓頂還加了一個大陽臺,兩幢建筑之間的分割線異常顯眼,由于外墻顏色各不相同,整個建筑顯得非常怪異。有知情者透露說,這么多建成的違建中,最小的有幾十平方米,最大的有200多平方,總的違建面積約有5000平米左右。
除了違建多以外,更讓祝女士感到不滿的是小區公有設施的“私有化”。距離祝女士家不遠的某號別墅緊鄰景觀河,原本有條林蔭小道直通河岸,是居民賞河景的必經之路,但這條小路后來卻被業主鏟平鋪成了綠地,最后用欄桿圍了起來,成了一個大花園。更為夸張的是,原本豎在綠地外側的消防栓也沒有逃脫“被圈”的厄運,成了這家主人的私有物品。
走遍小區以后發現,有8成左右的公用綠地都被形式各樣的歐式鐵制欄桿圈成了私人領地,有的改成了自家花園,有的改成了家用道路,另有一些業主還花巨資在綠地內建起了各種豪華的亭臺樓閣。有業主稱,這些綠地原本都是作為敞開式景觀屬于全體業主共有的,一開始圈地沒有人管,后來這種做法就逐漸蔓延了開來。
有居民認為,違建主要原因是有關部門執法不力,“只要舍得花錢,執法部門就予以了默認”。小區的范先生稱,錦江花園屬于馬家山居委會管轄,居委會中的違建執法部門在處理違章建筑時衡量的標準是錢。“他們發現有違建時會發一張違建通知書交給業主,業主去找他們時,他們會跟業主簽訂個所謂的協議,付個贊助費,說以后要拆違的時候必須無條件拆除,然后他們就不管了。”
馬家山居委會一名負責人對以上說法進行了反駁,“我們向業主收的是違建保證金,目的是為了制止違建行為。一年內拆除的話就全部退還,如果兩年拆除,就退還60%,三年拆除的話就退還40%,三年以后還不拆除的話就沒收,同時還要進行拆除。”據這位負責人透露,政策是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他們只負責執行。收來的“保證金”大概在10萬元左右,現在都在居委會單獨的賬戶上,不會擅自動用,三年以后如沒收將上繳街辦財政。
負責錦江花園拆違執法的是鎮江新區城管局副局長吳春年承認,小區內8成以上的別墅都建了違建,包括私自建房和公用綠地圍欄桿。但吳春年否認執法不力這一說法,他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其客觀原因,“當初業主入住后,物管、業主委員會、居委會等機構都沒有健全,給違建的出現形成了空間”。他向記者透露,小區的某一業主委員會副主任還帶頭蓋起了違建,這導致其他業主的紛紛效仿。
拆違辦一位參與執法的人士稱,錦江花園違建問題已成了一個頑癥,拆除難度非常大,除了數量眾多外,更主要的是執法時遇到的巨大阻撓,“為了控制小區內的違建,執法隊員不知道去過多少次了,也不知道被業主們打過多少次了,他們很多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其中有一戶人家,我們拆了七天,他就跟我們打了七天。”。
對于收取保證金這一說法,吳春年表示確有其事,當初有關部門的確制定了按照違建占地面積收取一定費用的整治方案,目的是為了遏止違建現象,但現在還收不收錢就不清楚了。他認為,錦江花園違建的拆除光靠一個部門不行,必須引起領導足夠重視才能解決。(劉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