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臺灣地區有將近68萬的“單身寄生族”人口,占成年未婚男女約三分之一的比例,這個社會現象,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問題?
單身寄生族是指成年子女依然與父母同住,不但省下房租與生活費用,還可以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工作,但是收入大部分卻花在購買奢侈品的消費性物質上,卻很少用來置產或是支持家中經濟。
島內有三成“單身寄生族”
臺灣地區“單身寄生族”的社會現象,近來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30雜志》民調中心今年6月首度進行的臺灣“單身寄生族”調查發現,島內25歲到39歲的單身族中,有80%與父母同住,其中有30%住在家里的單身族未曾提供家中經濟補助。
根據臺“內政部”戶政司在2005年所做的調查數字顯示,全臺25歲到39歲的未婚人口約為240萬人,而島內的“單身寄生族”人口約有68萬人。由于這是島內首度的調查,無法顯現數據的消長,但從社會趨勢判斷,臺灣地區“單身寄生族”這幾年應該也是呈現增長的趨勢。
父母采支持態度以及經濟因素影響單身寄生族
那么島內“單身寄生族”的特色又是什幺?
首先,父母視成年子女住在家里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父母的眼中,他們并不認為非得要成年子女搬出去才叫做獨立,除非找到對象另組家庭,否則父母還是很歡迎子女在家中,一來喜歡家庭熱鬧,二來可以繼續保護子女。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可以為單身寄生族辯護,那就是“父母在,不遠游”。特別是現在受到少子化社會的影響,許多家庭人口單薄,相較于過去大家庭動輒數字子女,部分子女必須搬出去,現在成年子女留在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怕無人照料年邁的父母。
此外,現代父母不再保守而采開明態度對待子女,子女在家中受到的束縛變少,也是留住他們的原因。
不過,“單身寄生族”的增加畢竟還是與經濟脫不了關系,以《30雜志》民調中心數據來看,愈偏遠的地方單身寄生族愈多,而且愈往南,子女愈希望父母照顧到更晚的年齡階段。另外,在儲蓄上,住在家中的單身者也普遍較不會省錢,有30%的人在娛樂費上的花用高于儲蓄費,甚至沒有儲蓄的習慣,這或許又說明了目前卡奴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會遲早要正視也自然有對策
臺灣社會觀察學者劉維公認為,過去社會的沖突通常都是窮與富的戰爭,但是未來社會的沖突其實就是新舊世代交替,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選擇都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與其探究“單身寄生族”的現狀,既然單身人口增加已成事實,還不如認真去思考為什幺我們的社會結構總是落在時代脈動之后。事實上,單身族群也有相當多元化的生活型態,社會應該朝如何為單身者建構更好的優質生活邁進,而不是力阻這股擋也擋不了的單身潮流。
事實上,單身不是問題,“單身寄生族”也不是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根源在于社會總是以商業機制來告訴單身族群如何過生活,或是不應該這樣過生活的理由,當一切都過度商品化時,單身對這個社會來說當然就變成了問題。
“還不如問問這個社會大環境提供了什么給單身族,畢竟,再過20年以后,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現在只是我們的社會還不習慣與單身相處而已。”劉維公語重心長地說。
劉維公認為,不是說單身者對社會經濟沖擊不大,事實上這個沖擊是相當明顯的,但是社會自也有它因應的一套方式,例如不動產商人開始把生意轉到單身者身上,以島內不動產販賣情形來看,最熱賣的產品就是豪宅與小套房,顯見單身商機的形成。
全世界都一樣
這種現象也不是只在東方社會形成,臺灣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指出,目前全世界都開始有這種潮流顯現,例如向來鼓勵子女18歲以后就應該搬出家里獨立的美國父母,也開始接受愈來愈多成年子女居住在家中。
至于英國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子女住在家中并倚賴家里經濟的現象,已經更甚于以往,這是因為現在年輕人不但工作起步晚,而且不時中斷工作去各地旅行,并頻繁轉換工作跑道,對于婚姻也不再抱持天長地久的浪漫幻想,寧愿晚婚。
大陸經濟起飛后,都市地區也開始產生單身寄生族增加的現象,但是每個社會看待單身寄生族的眼光又不一樣,別蓮蒂就指出,意大利成年子女未婚前住在家里,一直是很正常的事。
來源:臺灣《30雜志》,有刪節 作者:楊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