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當局領導人日前再度重申年初提出的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重批兩岸經貿開放將造成臺灣失業率增加、產業空洞化,致貧富差距擴大。二十日出版的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認為,開放兩岸經貿與臺灣產業空洞化沒有必然關系。
這篇題為《開放兩岸經貿 臺灣產業將空洞化?》的社論說,反對開放兩岸經貿的人士,常舉臺灣東部及澎湖往來西部的交通改善后,人都往西部流作為佐證。事實上,東部、澎湖與臺灣西部落差很大;當地投資與生活環境如不改善,徒具觀光資源,并無其它優勢,在交通改善后不僅無法吸引西部人前往,連當地人也難留得住。然而臺灣與大陸情況則完全不同,不僅兩岸各有優勢,而且在經濟發展層次、國際接軌、生活環境等方面,臺灣高于大陸許多。
社論認為,兩岸經貿開放后,相互往來必然會增進,臺灣去大陸投資、觀光、居住、就業與采購一定會增加;然而大陸近二十多年來的快速經濟發展,其所得與購買力尤其沿海一帶居民大幅提高,在東南亞及歐洲觀光市場中,大陸觀光客已占居相當高比例,其采購能力較臺灣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臺灣放寬大陸本地居民來臺觀光人數,相信不久后來臺觀光人數,必會比臺灣去的多;此對臺灣觀光事業的發展,包括旅游、交通、旅館、餐廳、紀念品、土產及百貨等相關事業,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社論說,如開放大陸資金來臺,則對不振的房地產及股市,都有激勵作用。
社論以新加坡為例,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完全開放的經濟體,其經濟自由度在全球一百五十七個受評的經濟體中,多年來穩居第二名,臺灣排第三十七名,顯示新加坡經濟開放程度遠高于臺灣。但新加坡近六年來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達百分之五,臺灣才百分之三點六;去年新加坡出口超越臺灣,躍居全球第十四名,臺灣卻退至第十六名;目前新加坡失業率僅百分之二點六,臺灣則高達百分之三點八。這些都證實“開放”與“失業率上升、產業空洞化”沒有必然關系,亦非事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