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5日電 從黨外時期就存在的民進黨派系,23日正式進入歷史。民進黨以派系共治方式運作20多年,此次“全代會”雖通過解散派系提案,但黨內一致分析,“派系還是會存在,只是轉入地下”。而各個派系除了主流聯盟以外,都有向“內政部”登記社團,可以“借殼”社團繼續生存。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解散后的第一天,各派系都十分低調。包括“新潮流”、“福利國”、“主流聯盟”24日一早都是大門深鎖,10多位新系“立委”更是集體出游日本,外界戲稱是“畢業旅行”、“療傷之旅”。有“立委”直言,解散派系只是情緒性的宣泄,并非民進黨困境的唯一救贖,反而恐怕會適得其反,造成“新潮流系”獨大的情況。
此外,不論是民進黨中央精心謀劃、但未竟全功的“黨政合議”,還是這次最令人驚奇的“解散派系”成真,似乎直接沖擊到的就是以“行政院長”蘇貞昌為首的蘇系人馬,而泛蘇系人馬卻也是這次民進黨權力改組的最大贏家,是黨內“末代”“派系政治”運作下的代表作,因此黨內外如何解讀這一連串訊息,將是牽動未來政局的關鍵因素。
陳水扁在5月31日宣布“權力下放”,蘇貞昌成為民進黨“執政”6年來最有實權的“閣揆”,整個黨政運作一直給予外界炒作“扁下放、蘇修正”權力斗爭主題的運作空間,而整個全代會期間,黨內領導人物的動作以及大多數基層所推動的決議,證實了黨內也存在對蘇貞昌以及其背后力量相關的憂慮。在蘇“內閣”人事中,“新潮流系”占有高比例,而蘇貞昌的派系色彩從過去以來也一向是認定是新系,因此在高層的派系政治運作下,以黨主席游錫堃為首的黨中央合縱連橫,積極推動“黨政合議”,很難擺脫向蘇貞昌“奪權”、“分權”的味道;而從大多數基層黨代表幾乎一面倒支持解散派系來看,似乎也是沖著蘇貞昌而來。
報道說,黨內流傳解讀“全代會”結果是“解散新潮流,是要警告蘇貞昌”來看,確實反映了黨內原有派系的心聲以及最大憂慮:黨內好不容易送走了一個強人阿扁的一人領導政治,又怎能再容許蘇貞昌馬上補位,走上同樣的路,而讓民進黨希望的“制度化集體領導”成為一句空話?
民進黨原有的派系政治運作以及基層均以各自的方式傳遞了憂慮蘇貞昌走向的訊息,對于有意問鼎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的蘇貞昌來說,民進黨“全代會”并沒有提出可以馬上做的對策,而這卻是蘇貞昌未來必須面臨的嚴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