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除了名、字、別號之外,還要給自己的書齋起個典雅的名字取義或引經據史,或有所寄托,或流連景物,或仰慕前賢,真是層出不窮,令人有觀止之嘆。書齋之名千變萬化,蔚如紛如,自有“室名索引”專書可查。然而大體區分,不外虛、實兩類,鼎鼎大名的近代文豪湘潭王壬秋先生的“湘綺樓”,最初就是虛擬的,先生曾說“湘綺樓者,余少時與婦同居之室,僦居無樓,假以名之”。后來拆屋建樓,沿用舊名,由虛而實。
本文所記的兩個共讀樓,不但實有其地,而且取義樸實,不尚藻飾。一個是三十年代初,陳乃乾、陶毓英夫婦在上海的讀書之地,夫婦共讀,故名;一個是清末北京旗籍官員國英的藏書之所,旨在與人共讀,故名。語云:“名正言順”,本欄所述既為春明舊事,那就談談北京的共讀樓吧!
共讀樓主人國英,字鼎臣,滿族,姓索綽絡氏,祖籍吉林,做過廣東鹽運使。他有感于寒士無力讀書,于光緒初年,在東單牌樓迤東的東觀音寺胡同路北,祠堂之東,建起一座五間的小樓,以貯藏歷年購置的書籍。他考慮到這些書籍“子孫未必能讀,即使能讀,亦何妨與人共讀”,因此取名共讀樓,對外開放,并編成“共讀樓書目”行世!皶俊鼻懊嬗∮小肮沧x樓在京都崇文門內單牌樓東觀音寺胡同索綽絡氏宗祠東坐北向南”字樣的牌記。
共讀樓的藏書,“與人共讀”,定有借閱條規。規定每年除正月、臘月外,每月的3、8兩日,巳正(上午10時)開樓,申正(午后4時)閉樓。讀者不得攜書出樓。讀者第一次閱書,事先須有人介紹,先到本宅領取“圖章條”,以后憑條借閱!皥D章條”的作用等于今天的閱覽證。閱覽室設樓下,備有桌凳,讀者欲看某書,由管理人員代為檢出送閱,每次可借一、二種。因為是私人藏書樓,地址狹小,每逢閱覽之日,規定接待20位讀者,以免擁擠紊亂。如有損壞書籍者,發現后停止借閱。還規定每年三、四、六、七、八等月曬書,每月曬書兩次,這一措施對書籍的保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共讀樓是北京較早的私人圖書館,所有這些閱覽規定,已經具備了圖書館的雛形。四十年代畢業于北平輔仁大學的營養學專家索穎女士,就是索綽絡氏國英的后裔。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