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臺灣青年與網絡文化 2000年11月1日 10:36 提要:“在思考網絡這么時髦的一個議題,數字是最能說明的。臺灣2200萬人口,今年3月份統計,上網人數已經突破400多萬,而且很快速的往500萬邁進。一些資料說,5個臺灣人有1個每天固定上網,而在這五分之一的上網人中,又有3/5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看看這些數字,就知道網絡對年輕人來說幾乎是生活必備。”
今天我們請來的嘉賓是臺灣媒體工作者王尚智先生。王先生你好,我知道您在臺灣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媒體工作者,也寫了不少暢銷書,您對臺灣年輕人也有研究。今天我們來談一下他們和他們關注的網絡文化。 首先,我想請您介紹一下目前臺灣網絡文化的整體概況。 王尚智:在思考網絡這么時髦的一個議題,數字是最能說明的。臺灣2200萬人口,今年3月份統計,上網人數已經突破400多萬,而且很快速的往500萬邁進。我得到一些資料說,5個臺灣人有1個每天固定上網,而在這五分之一的上網人中,又有3/5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看看這些數字,就知道網絡對年輕人來說幾乎是生活必備。 董嘉耀:換句話說,相當于有3百多萬的年輕人不停的上網。他們上網每天消耗的時間大概多少? 王尚智:我看到的資料,平均一天1到2個小時是最基本的。另外,我也知道,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中,特別是學生,學校提供網絡設備,所以他們粘在電腦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董嘉耀:我們一般都是關注年輕人上網關心什么。我們知道網頁有不同的分類,有新聞、消費、資訊、娛樂等等。他們一般喜歡上什么網站,一般討論什么樣的話題。 王尚智:臺灣的年輕人蠻有意思,現在思考一定是所謂入口網站,臺灣幾個有名的,像PCHOME,以及奇摩網站,一來都是先到這個入口網站看看有什么東西可以找找。 我知道,年輕人目前搜尋一些資料,找一些新鮮、刺激的新網站;還有臺灣說“好慷”的,送什么東西,或者抽獎的,入口網站就會先獲得的基本資訊。 不過我發現,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必然都有一個群體,所謂的網絡社群歸屬。他們會逐漸從入口網站尋找到他們自己的BBS、聊天室,到那個地方跟他們所共同相類型的族群一起討論。他們談論影劇的最多,另外有一些流行的題材,像減肥、增高、美容、少長青春痘,等等,一些特殊議題都是年輕人關切的。 當然,我現在也知道,年輕人并不只是在花錢,臺灣很多年輕人,大一、大二的,對賺錢就很有興趣,我知道一些股市,以及投資的網站他們也會參與;當然電動玩具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董嘉耀:殊途同歸,大家從不同的入口網站進去,但是大家最后關注的都差不多是這樣。剛剛您提到影劇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原來我們知道在主流媒體,像評論媒體、電視媒體占臺灣媒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剛才我聽您說,現在網絡文化出來以后,也影響到主流媒體,而且一度在某些層面取代了他們。 王尚智:作為我們傳播人來說,或者媒體人,看到一個特別的現象,網絡原來是一個傳說的環境,現在確實可以被視為一個媒體了,因為它的影響性,特別是對年輕人的影響性非常驚人。臺灣前陣有一個電視劇的例子,據說現在在香港也有播映,就是《人間四月天》。 董嘉耀:在大陸播映的時候,據說還比較受歡迎。 王尚智:在臺灣播出,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例子。因為當時《人間四月天》是在公共電視播放的,公共電視收視率非常低,但是《人間四月天》一播放,在網絡上引起很多年輕人的討論,他們討論徐志摩、陸小曼、林徽因在劇里的關系。另外,這個劇拍攝的動作是非常緩慢的,跟臺灣一般的速度性、節奏性的視覺呈現不同,年輕人覺得有趣極了,就在網絡上非常熱烈的討論。于是,一些報紙或者雜志的記者就發現網絡有人討論這個東西,反過頭來關切《人間四月天》拍些什么。也就是說,通過網絡的熱烈討論,使社會關切議題轉向《人間四月天》這個劇,連帶《人間四月天》這個劇的收視率爆增。 董嘉耀:據說原來在平面媒體、主流媒體中,這個電視劇本來像很多臺灣電視劇一樣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王尚智:沒有太多的注意,可以說收視率還好。但是年輕人一直討論的非常熱烈。連帶使得一些大人們關注這是什么,大家都去看,發現好象確實不太一樣,所以《人間四月天》的收視率就高得驚人。 另外,它連帶的現象很好玩。當大家發現《人間四月天》熱以后,一些很現代的詞匯就出現了。臺灣一般人都是情情愛愛,現在,在網絡上大家都以劇里“許我一個未來”說話時;過去是男生女生手拉手,現在就是女生手疊著手;還有各式各樣在劇里與現在年輕人的思考和他們談愛情方式不太一樣的東西,在網絡上形成討論,形成被注意的焦點。 隨后,出版界也出現熱潮,徐志摩先生的書,林徽因的作品全都出版了;還有一些百貨公司辦促銷,不是大抽獎,而是辦《人間四月天》男女主角模仿比賽,還有徐志摩愛情詩表露的…… 董嘉耀:商人也看到一種商機。這些都是從網絡文化開始的。 王尚智:可以從這個事件中看出,因為網絡上年輕人的熱烈討論,而完全主導了整個社會議生活發展,乃至商業活動,乃至于后面影響所及,思考五四時代的文化層面,乃至于兩性關系等等的討論,比如“徐志摩那個時代那些女人多傻”之類的,造成一個很龐大的社會討論議題,這是都是從網絡來的,而且硬是被年輕人的討論、影響所及的。 董嘉耀:您剛才講的時候,我發現一些詞匯,可能在香港或者大陸不常用,是不是也是臺灣特有的網絡詞匯?會不會在這種文化中,本身有自己的文化語言。 王尚智:不管是香港還是大陸的朋友,如果看繁體中文網絡,可能看不太懂他們在說些什么。我們自己有時候去聊天室看,根本不曉得他們在講些什么。比如,如果我現在臺灣,在網絡上與小孩子說“你真是很乖巧,長得很美”,他一看你用“很”字,就知道是老先生,老太太上來混的。為什么呢?現在網絡上發展一些很特殊的詞匯,比如“很”這個字,他們一定都用“粉”,你也不曉得為什么,可能是電視劇大家講“很好,很好”,這就太平凡了,為了強調就用“你粉好”。這是年輕人的一種夸張的詞匯,但是在網絡上已經變的非常普遍了。現在如果在網絡上打“的”,他一定覺得你是老先生,老太太,如果打“得”來代替“的”,這才是他們那一族群的思考。 董嘉耀:這是年輕人網絡中特有的嗎? 王尚智:是。但是很好玩的是,連這部分的文化也開始過渡到現實環境中了,我們在網絡中看到很多立委的質詢,或者一些其他政治的議題,也會用到這部分作為比較幽默,而且呈現出跟年輕人接近的特殊詞匯。所以現在有的老一輩的人也說“你粉好”之類的。 董嘉耀:他們也觀察到這樣,苛意迎合。 王尚智:一開始是迎合,現在也覺得蠻有趣的。所以現在在臺灣看到“很”這個字不太容易,都是“粉”,所以這部分也是從網絡年輕人的文化和詞匯中輾轉影響到社會,乃至被社會接納。最近我有一個感慨,你在用很標準的字的時候,讀者告訴你說,你好象都是老聲常談,是比較老掉牙的詞,怎么都沒有看到“粉好笑”的字呢? 董嘉耀:剛才我們底下聊天時,你說年輕人上網形成自己的文化后,在臺灣正常的課堂中寫作文,寫文章也把這種文化帶到文章中,老師就很難判斷了。 王尚智:我們知道臺灣七月聯考剛過,這次有消息提到說,現在年輕人寫作文時,因為平常每天上網都用這樣的語言,也越來越覺得理所當然,所以一些作文考試時,我們看到的這些詞匯完完全全在作文考試時用起來,評分的老師就比較頭疼。因為作文寫錯字要扣分,如果真扣的話,就全扣光了。他們也知道年輕人就這種詞匯,所以也蠻困難的。 董嘉耀:慢慢被社會所接受了。 王尚智:已經普遍接受了。 董嘉耀:除了網絡傳播上的文化外,電子商貿在年輕人中發展的情況怎么樣?我們知道在香港目前電子商貿的發展有點停滯了,很多商貿網站也出現裁員,臺灣這方面情況怎么樣? 王尚智:臺灣電子商務網站在B TO B階段,我們暫且不提。對年輕人,在B TO C的部分,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目前臺灣電子商務發展中,每年營銷數字的成長都超過100%或者200%。雖然大環境全球有一個退潮,但是臺灣因為網絡的族群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年輕人這部分的比重確實是完全的主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幾個主要入口網站中廣告收益仍然很高,來源是年輕人,而且非常穩定,不管大環境的怎么變化,但是年輕人在網絡上通過信用卡消費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年輕人膽子也很大,知道你能更便宜,甚至送什么樣的好東西,所以可以看到電子商務在臺灣的發展,基本上是處在繼續成長的階段外,另外在促銷的手段上,完全是針對年輕人的一個思考來進行的。 董嘉耀:臺灣一些政壇人物也關注到年輕人在網絡中自成一體的特點,他們有沒有想過利用這方面,在政治上作一些他們的活動或者是他們也關注到這個。 王尚智:從這次陳水扁當選后,所有人都會思考到他有一個年輕的思路在支配文宣的手法,而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網絡。我們熟悉陳水扁的電視廣告,應用的很不錯,其實在網絡族群中,他掌握阿扁一族的產品,比如扁帽等相關產品,通過網絡聚合一個對他信念共同的年輕人,可以說是阿扁非常獨到的武器。 我們知道國民黨當年弄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網站,花了很多錢。可是網站出來之后,并不是從年輕人的需求思考,而是國民黨變年輕了,你們來吧,所以雖然做得非常炫,一個廣告片花了五六百萬拍攝,還有電腦繪圖。一出來以后,網絡上罵得半死,而且還說電腦設計技巧之拙劣。 從選舉中也可以看出,所有政黨都企圖通過網絡籠絡未來的選票,或者在網上創造一些討論的議題,因為年輕人在參與議題的討論,是非常特別的,不像年紀大的人,很多事不講,但年輕人參與意識比較強。這是在政治的應用上。 現在選舉結束了,個別政治人物在掌握網絡上的特定族群。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部分立委都有他們自己的網站,網站中都不像過去是說我做了什么,而是年輕人想要什么,我做了什么跟年輕人有關,這樣一個內容的切入是這些政治人物在網絡上的應用。 董嘉耀:我記得不久前質詢唐飛時,一個立委提到網絡色情文化的問題,把網站一些東西弄出來給唐飛看,說明他們本身還是很關注的,起碼他們的助手是非常關注的。 王尚智:一定是很關注的,因為這牽涉到他一定是未來的選票,要掌握后面選民的思路,以及他們到底有什么樣的素材,很多立委在質詢的內容時,對網絡的部分,不管是網絡的問題,乃至網絡發展的方向,以及政府在網絡政策上的規劃都是他們關切的重點。 董嘉耀:從這里又引出一個問題,就是臺灣年輕人對政治的看法,或者對政治參與的情況怎么樣? 王尚智:這部分在我自己個人觀察中,臺灣年輕人思考的部分速度很快,不太有耐心關切一個議題的完整。我發現他們對于政治人物本身的特質,把他當做明星處理,當然個別政治事件,他們會激烈的表達他們好惡的態度。 比較有趣的政治人物,我們知道馬英九帥,號稱“小馬哥”,底下擁護者,很多年輕小朋友單獨為他設一個網站,這樣的很多。除了馬英久自己本身的官方網站外,這些個別網站怎么做呢?他們把馬英九當明星。前一陣我(在網絡上)看到,他(馬英久)去游泳,露兩點,就說,啊,小馬哥終于露兩點了。他們從政治人物個人的喜好,并且明星化的思考在網絡上對應這些政治人物。 董嘉耀:這是政治方面,在其他文化方面網絡上有沒有年輕人自己的特點? 王尚智:目前在臺灣網絡的發展,年輕人對比較深層文化的關切,或者文化面上的關切是比較小的,畢竟網絡的特質是速度很快,是資訊性的,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可以看到他們關切的東西基本都和環境同步。比如最近吳宗憲先生的一些信息,乃至先前一些影劇人物,歌星在演戲,對他演的好與不好,開罵的開罵,贊賞的贊賞,然后兩個集團在意見臺上互相辯論。我想他們關切的還是資訊性比較淺薄的素材。 董嘉耀:您作為文化人,觀察年輕人網絡文化,您覺得有沒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 王尚智:有一個部分我自己一直在關切,網絡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年輕人在網絡上不是沒道理的,我個人認為不管在什么年紀,什么領域,我們應該關切這些年輕人在網絡上的思路,以及他們到底是用什么素材在進行網絡活動。 我特別覺得有兩個地方,我蠻關切的。第一是環境的工具。過去網絡是在電腦上,我們知道現在尤其是臺灣幾乎手機的發展,通信傳播的部分很驚人,網絡的應用已經透過手機所謂E-WAP方式在進行。我想這非常值得密切注意,就是工具的變化。 另外,網絡發展到這個階段,對于小朋友來說,年輕人來說,一天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在上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于網絡上情景的應用以及花出的時間已經影響到他們現實的生活,更不要說網絡上的一些討論,還有“網絡一夜情”的狀況,因為網絡生活而造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弊病,乃至身體的問題,乃至人際關系的封閉性,這部分在美國已經看到了,在臺灣目前也越來越出現。有些透過網交友而出現失蹤的案件、社會案件。(董嘉耀:還有人故意利用網絡設計一些陷井。)隨著網絡越來越普及,年輕人在網絡上,除了前面講的很好,很有了解性的幫助外,一些弊病面也越來越過渡到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注意。在關切年輕一輩的思考之外,我們要為他們可能會有的弊病找到一些解決的方法。 董嘉耀:今天我們討論的時間差不多,謝謝王先生。(轉自“鳳凰衛視”)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