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太空諜戰 ——打不完的戰爭 2000年11月10日 16:54
太空諜戰最初可說是美、蘇之間的較量,是隱密的高技術之戰。今天,參戰者除美、俄,還有中、英、法、德、日、意、以色列、印度等。
這是一場昂貴的戰爭,從研究、建造、訓練和培養人才以及其他相關設施,花費甚為巨大。美國有科學家說,由太空競賽到現在,主要“參戰國”付出的經濟代價,就好像再打一次“二戰”,代價是4萬億美元。 該年9月下旬,這枚稱為“KH-1”的偵察衛星,拍攝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下水情形,也偵察中南美洲。 “企業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1960年9月24日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下水,排水量8.5萬噸,艦上有八個反應堆,可繞著地球航行20圈而毋須添加燃料。這次自我軍事偵察相當成功,“KH—1”開始正式監視世界。 當年美國偵察衛星稱霸太空,主要拍攝目標是蘇聯駐東歐軍隊、蘇聯太空和導彈計劃,中國原子彈計劃及羅布泊地區建設、中國沿海軍事部署和中蘇邊界情勢,那時,中蘇關系已惡化,蘇聯專家全部撤走。蘇聯到1962年3月16日,才正式宣布擁有偵察衛星,太空諜戰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艾森豪威爾總統力求反敗為勝,他下令加速研制偵察衛星,原來由一次情報過失促成。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武官查爾斯·泰勒,錯誤高估蘇軍核攻擊力量,艾森豪威爾感到美國受威脅,急于探明對方虛實,由于U-2諜機的高空拍攝覆蓋面積小,又容易被擊落,研制偵察衛星刻不容緩。 泰勒曾被邀請到紅場參觀閱兵,一批又一批米亞—4型重型戰略轟炸機飛過,陣容鼎盛,米亞—4可攜載核彈,最大載彈量為12噸,被認為是“蘇式B-52”。美國B-52可載彈逾27噸。據泰勒所獲印象,蘇聯有1000架這類飛機,并向白宮報告。 根據中情局當時所得情報,蘇聯只有100~150架戰略轟炸機,如果擁有1000架非同小可,蘇軍有能力攜載成千上萬核彈出擊,克里姆林宮隨時可向美國發出核敲詐。艾森豪威爾軍人出身,久經戰陣,對軍事威脅特別敏感,也絕不受恫嚇,他召集軍事和科學顧問在白宮開會,研究發展照相衛星,更全面掌握敵情。 后來,偵察衛星尚未發射,美國已揭穿蘇軍擁有1000架戰略轟炸機的秘密,原來一切都是故弄玄虛,蘇軍只有大約80架轟炸機受閱,卻不斷變換隊形,反復飛過紅場上空,人們錯覺上以為滿天飛機,80架翻幾番,數目確實不少,美國武官也上當。 美國第一代偵察衛星,采用全景相機,覆蓋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略少于半個中國,若用U-2諜機偵察,出動30架次亦無此覆蓋面。
衛星訊息回收后,須經情報專家分析、判讀和識別軍事目標性質及情報價值,最重要的是判明其地理位置。100張照片中如果能選出幾張有用,成績已不錯。 初期照相偵察衛星,只可在太空停留3~10多天,后來才有長壽衛星。無線電傳輸型衛星在1960年10月問世之初,已能在太空工作3~4星期。偵察衛星通常在300公里以下的軌道運作。 1960~1972年的“科羅納”計劃,共有四代偵察衛星。第五代于1976年發射升空,那是HK-5“鎖眼”,采用先進攝影機,裝有掃描儀、電視攝影機和側視雷達。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總統和情報專家,喜歡看收回的膠片,因其顯微性較強。當年回收間諜衛星膠片,是一項秘密軍事行動,美軍在太平洋的戰機和戰艦高度戒備,以防蘇軍空中攔截,奪取美國機密。 60年代中期有報道說,蘇聯改裝一架米格-19,能在高空吞食美國間諜衛星彈出的膠片艙,但這種事情從沒發生過。那時中情局局長麥康曾提出警告,如果俄羅斯人向美國衛星打主意,那就意味著戰爭。 偵察衛星的膠片耐熱艙,直徑3英尺,長6英尺,約300磅重,裝滿了拍攝地面目標的膠片。衛星接到地面控制中心指令,就會把膠片艙彈出,美軍在太平洋的多艘戰艦、戰機和雷達站,立即展開緊張工作。 膠片艙有小型火箭控制其航線,進入大氣層后就拋棄被高熱烤焦的外殼,發出無線電信號,并自動投下許多鉛片,讓雷達測到其位置,負責追蹤的戰艦和飛機,即知其所在。膠片艙在5萬英尺高度時靠降落傘下降,一架運輸機從后面伸出長拖鉤,鉤住降落傘繩索,將之拖上飛機,空中回收即大功告成。膠片艙由原機送返華盛頓,多架戰機護航。 這是舊式收回膠片的過程,亦有把膠片艙降落海洋,由戰艦打撈。無論哪種方法,都是勞師動眾。 根據美國解密文件,“科羅納計劃”由1960年8月開始,到1972年5月結束,歷時12年,發射過100多顆偵察衛星,攝影機所用膠片長達640公里,共有85萬張情報照片存檔。 冷戰時期,偵察衛星幾次首先揭發“核戰”危情,及早令核攻擊陰謀曝光,使美國總統有時間運用政治外交和軍事手段,化解危機。 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核戰一觸即發,美國U-2偵察機和間諜衛星,不斷監視古巴和蘇聯軍事調動情況,白宮掌握蘇軍動向,探明其虛實,肯尼迪總統態度強硬,迫使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是因為間諜衛星使他得知美國處于上風。 以色列1962年開始在納吉天沙漠一家“紡織廠”內研制核彈,被美國間諜衛星監視,估計以色列1968年已擁有核子彈。1973年中東十月戰爭,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游擊隊大舉進攻以色列,以軍初期節節失利,曾考慮用核彈毀滅敵人,甚至計劃用核彈對付埃、敘幕后主持者蘇聯。美國中情局專家分析衛星照片,知道戰情危急,即幫助以色列扭轉戰局,同時警告以國不可肆意妄為。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中蘇軍隊在邊境沖突,之后,蘇聯大肆宣揚核武器威力。美國間諜衛星發現蘇聯駐遠東空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似準備攻擊中國核武設施,白宮警告蘇聯不可輕舉妄動。 同年9月11日,蘇聯總理柯西金在河內參加胡志明葬禮后抵達北京,在機場和周恩來會談,討論解決邊境沖突。周曾對柯西金說:“你們說要用先發制人的手段來摧毀我們的核基地,如果你們這樣做,我們就宣布這就是戰爭……我們就要堅決抵抗! 在五六十年代初期,蘇聯負責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的主將是科羅廖夫,他的助手米申亦是功臣。 科羅廖夫是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者,1959年,蘇方已獲知美國研制偵察衛星,科羅廖夫受命急起直追,幾次試驗都失敗,最大困難是無法克服全景照相機技術,膠片艙亦不能按指令彈出。后來,科羅廖夫把“東方”號載人太空船改裝,把載人艙改成偵察艙,照相機有更大空間容身,并可加裝一些輔助設備,使攝影機和回收事半功倍。 1961年底第一顆偵察衛星“天頂”準備就緒,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火箭第三節未能點燃,衛星失蹤;1962年3月再發射,發生意想不到的失敗,收回的膠片完全空白;接著再進行試驗到1962年3月16日,“塔斯社”才宣布已成功發射偵察衛星。 美國的太空專家說,蘇聯該年發射了六顆間諜衛星,由1962年到現在,俄羅斯人經歷蘇聯盛極一時到解體,再到俄羅斯雄風不再,數十年來一共發射了逾600顆偵察衛星,可見太空諜戰之瘋狂。(轉自《海外星云》)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