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圖文:澳門回歸周年:一次有關《七子之歌》的非常之約 2000年12月17日 09:43 《七子之歌》作者聞一多先生外孫,中新社記者王丹鷹(右)與演唱《七子之歌》的澳門女孩容韻琳在澳門會面,王丹鷹將有家人簽名的禮物送給容韻琳。中新社記者 滿會喬攝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六日電 澳門回歸周年:一次有關《七子之歌》的非常之約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這是一次有關《七子之歌》的非常之約。 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使兩個人在澳門相逢。 一方是聞一多先生的外孫王丹鷹,前來采訪澳門回歸一周年的中新社記者; 另一方是一位十歲的澳門小姑娘,曾因領唱《七子之歌》、給江澤民主席獻花而廣為人知的容韻琳。 天晴風爽。小韻琳牽著媽媽的手如約來到新世界帝濠酒店。握手問候后,便開始了這次非常對話。 或許是年齡差異,也許有方言上障礙,也許因為有電視臺記者在場。小韻琳開始說話較少,眼睛有時看看墻上的一幅畫,手還在膝上動來動去。容女士一時充當了她的“發言人。” 容女士說,她帶著韻琳去過北京五次,也想聯系聞一多先生的后人,但一直沒有聯系上,今天終于見面,她和韻琳都很高興。 王丹鷹說,他這次來澳門,一則為了采訪澳門回歸一周年的盛況,也是替外公還一個心愿。二十年代,外公到美國留學,感受到華人在海外所受到的歧視,學業未完就提前回國了;回來又正趕上“五卅”慘案,一腔熱血,多年激憤,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他在詩中把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塊被外國殖民者占領的地方喻作母親的七個孩子。 “去年,澳門回歸前夜,聞家四代二十七口匯集北京,舉行了家祭,告慰外公,我也參加了,大家笑得很開心。” “外公除了詩寫得好,古代文學、文字功底好,同時是一個很勇敢的民主斗士,為了中國的民主、自由,他在一九四六年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沉默了一會,王丹鷹輕聲問:“小韻琳,你知道聞一多爺爺嗎?” “我…我…”,沒有答上來,韻琳求助似地轉臉看著身邊的媽媽。 “她老師在課堂上介紹過聞先生的情況,還有《七子之歌》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寫的。去年十二月回歸的時候,我們從很多報刊上也看過介紹聞先生的故事。” “小韻琳,你是怎么被中央電視臺導演選中唱這首歌的?” “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音樂課,老師選了幾個同學唱,就選中了我。”韻琳像講故事似地作了回答。 “這首歌,她從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就開始唱,唱了兩年,她還是非常喜歡。過幾天她還要表演,在回歸慶祝活動上一開始就唱。”容女士補充說。 “那我祝小韻琳演出成功。” “你背一下《七子之歌》的歌詞好嗎?” 小韻琳以歌作答:“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我要回來,回來……” 歌聲,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王丹鷹帶頭鼓掌,連聲說“唱得好”。 王丹鷹還詢問了小韻琳一些生活、學習方面的情況。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臨別,王丹鷹將從北京帶來的一張聞一多百年誕辰時印制的精美明信片送給小韻琳,上面有聞一多之女聞名(王丹鷹母親)的簽名;小韻琳回贈的禮物是十張有關自己在不同地方拍的照片,她趴在方桌上一一簽上自己的名字,其中一張還寫上“送給聞奶奶”幾個字。(完)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