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不拘一格用港人 2001年2月21日 14:58 最近,國務院任命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及執行董事長史美倫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據悉,史下月即來京履新。此次任命,所謂“境外專業人士擔任中國政府副部長級官員,尚屬首次”,自然引起海外關注。香港傳媒近日即頻頻發表評論,認為此一“破格納才”不僅表明國家銳意拓展規范化證券市場、加速中國在經濟范疇方面與國際接軌,而且也是中國人事制度改革的啟端,表明中國愈來愈開放,“意義超乎經濟范疇”。 任用史美倫透現國家不拘一格降人才 香港一些傳媒說,這次任命,是繼中國證監會聘任前香港證監會主席梁定邦及前副主席吳偉聰為中國證監會顧問后,首次委任非內地人士出任有正式官銜的職位,且是非常重要的副部級。所以更為值得重視。同時,史美倫受任也顯示了北京在經歷幾十年改革之后,在用人機制上也逐漸趨于靈活和講求實用。 香港《信報》評論說,雖然早已有許多境外華人前往中國,以各種不同方式,包括提供意見、捐款興學、建設桑梓、投資設廠等等辦法報效國家,但是,以專業人士身份直接加入政府工作,史美倫則是第一人。 香港《東方日報》在評論《破格納才求證券業崛興》一文中稱,有報道指,史美倫履新后享有介乎550萬至600萬的年薪,此雖未得到她本人的證實,但顯然薪酬對于史美倫來說,并不重要,為薪酬做事她可以選擇香港,不選擇內地。傳出她薪酬數目這種“空穴來風”,倒是成為一個強烈的信息:為招攬人才,中國不僅勇于破格,也一點不“手軟”,使人知道,現在國內人才的身價可以同海外等量齊觀,透現出國家重視人才的風氣。 放棄美國籍,充滿使命感 《東方日報》在評論中還說,做了多年美國人、身為美國法學博士的史美倫出任中國高官,還有兩筆值得一提。 一是她為了就任,放棄了美國籍。這點在中國來說,是法統性的要求。史美倫放棄美國籍以后,身份是香港人,也就是中國人。這在客觀上也無形起到示范性影響:臺灣同胞同樣可以援例成為京官,甚至地位比史美倫更高。 二是史美倫勇于接受中國傳統和文化。史美倫勇敢地做中國人、做中國官,是得到丈夫支持的,這位在香港被稱為查太(即查太太)的女強人,同時還放棄了港式的“查史美倫”的稱謂,表現出接受中國文化的勇氣。 評論認為,有理由相信,史美倫步向新的人生旅程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充滿使命感的。 史美倫將守“四公”之道 香港傳媒稱,證券業是中國現代化經濟活動中的陌生事業,為將中國證券業發展至具備國際水平,借重史美倫的才干和經驗,是現實的需要,這是無庸置疑的。此外史美倫在香港創業板的創建過程中也擔任了重要角色,中央也希望她在就任新職后能加速中國二板市場的出臺。 有關評論說,雖然中國證券界市場設立僅十年,就取得歐美國家幾十年甚至于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績,但也問題叢生,中央將2001年定為中國股市的“監管年”,就是要在今年內收拾股市的秩序,重建游戲規則。例如中國年輕的股市還存在法律不健全(如《投資基金法》仍在草擬之中),監管架構不完整,公司不透明,報刊資訊不完全,大小股民守法精神差,只圖快炒快賺。這些問題只能通過各方面的改革,使法規完善、架構完整、資訊透明、股民成熟。這些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史美倫一人當然不可能解決中國股市包括體制性的重大問題。但是,史美倫在香港浸淫證監會十年,經歷過不少風雨。由于工作有實績,她還曾被評為香港年度12位打工女皇中的“蠱惑公司最怕的打工女皇”。這次任命正值北京加強對金融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黑莊操縱股市,因而此舉被普遍視為北京將對監控股票市場采取更嚴格措施的表現。 評論并稱,據史美倫自己透露,她上任后可能分工料理公司管理治,而且,她“說得出四公(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守訓之道,略見剛勇一面。這是中國目前需要的強悍品格。” 評論還表示,史美倫倘能在新任上發揮專長、利國利民,也將為更多境外有心報國之士開啟大門。 |
|||
|
主編信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