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臺灣輿論認為中國處理“撞機事件”是贏家 2001年4月12日 20:46 中新社香港四月十二日電(記者傅后閩)中國政府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昨天決定允許美方機組人員離境,此舉受到臺灣輿論的稱贊。臺灣多家報紙今天發表社論或刊登署名文章,認為中國處理“撞機事件”是贏家,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做法,使事件暫告一段落。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中國政府決定允許美國偵察機人員在履行必要手續后離境,這項宣布象徵著這起紛擾長達十二天的軍機撞碰風波,“終于順利落幕”。社論指出,從事件的發生到結束,中國方面“絕對是贏家”,在懸疑與等待中,大陸迅速做了釋放的決定,對中國有好感的人,松了一口氣,認為北京做了對的事;對中國向來有惡意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北京“做得漂亮,無從挑剔”。社論認為,中國選在復活節之前放人,“時間拿捏得再準確不過”。說明中國“內部的決策是相當理性”。 與此同時,該報的一篇《中國是撞機事件的勝利者》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國網開一面,基于人道,釋放被扣留的美機人員,可說“在宣傳上大獲全勝”;仔細分析,整個事件的真正勝利者是中國。文章并認為,就實際效果而言,“撞機事件”不僅是對布什中國政策的嚴苛考驗,也“大大殺了布什的威風”。美國在這個事件中的損失,除了宣傳及聲望之外,“情報方面是頗為嚴重的”。 《聯合報》的短評指出,美國固然盛氣凌人,但對付中國卻不能像對伊拉克一樣,“把開戰當作練靶”。美國有其國家尊嚴,但中國領導人也必須向十三億人民交代。“美國船堅炮利,但中國也不是不能玉石俱焚”。該報的記者文章認為,中國處理此次事件,抓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后發制人”的外交原則,根據“有理、有利、有節”方針,采取了靈活的策略。同時,此次事件的暫告落幕,中國在與美方談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收獲。 另一方面,臺灣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在處理此次事件中始終堅持原則立場,并能平穩克制,可說是“一次很好的危機處理”。臺灣“中研院”研究員裘兆琳表示,軍機碰撞事件可以說是中美雙方在“磨合期間初度交鋒”,雙方雖然有諸多矛盾與沖突,但“基于大局為重”,最后互有妥協,未來雙方也可朝此方向發展。學者黃怡仁則指出,中國釋放美機組人員的舉措,“給美方一個下臺階”。他并認為,事件仍未落幕,后繼仍有爭議,人們將拭目以待!(完) |
|||
|
主編信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