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老基金退出歷史舞臺 2001年4月17日 15:24 中新網北京4月17日消息:17日在深滬兩市掛牌交易的最后3只老基金沈陽興沈、沈陽久盛與富島基金同時摘牌,這意味著老基金最終走完了10年的歷程,同時也標志著基金市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據統計,符合條件的老基金經過規范清理,改制成了25只證券投資基金,其中已有14只上市交易。 沈陽興沈、沈陽久盛刊登摘牌公告后,一度出現3個跌停,在昨天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較4月6日下跌了逾1/3。其實,在暴跌行情中摘牌是大部分老基金的“終結命運”,對此,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對其長期以來在二級市場被過度炒作及欠規范運作的市場化反應。 市場上曾有此一說:“投機莫過于老基金。”市場人士指出,老基金在存續期間的流通盤普遍不大,最大的也不過6億,最小的甚至只有1000萬,這樣,老基金的整體流通市值較小,價格就易于被控制和推動,非常有利于投機炒作。從長期的市場表現來看,老基金的走勢經常游離于深滬兩市行情:在市場交投無熱點時,老基金成為眾多資金追逐的對象;一旦市場出現明顯的熱點,老基金就被拋棄。因此,老基金與股指經常玩起了“翹翹板”。隨著老基金的清理規范從1999年4月全面啟動,老基金的投機熱潮受到了沉重打擊,價格無一例外地向其凈資產回歸。 正確認識老基金的歷史作用,無疑應該站到歷史發展的角度來分析。1991年到1993年間,我國發行了70多只老基金,共籌集了近100億元的資本,其中大部分投向了法人股、房地產與各項實業。同時,由于市場不成熟等各種原因,老基金也蘊含著較大風險,迫切需要進行規范清理。 按有關規定,根據資產流動性的不同,老基金分別轉換成證券投資基金、金融債券或進行清盤。除君安受益、海南銀通與廣證受益等分別進行清算,大部分基金都轉為了證券投資基金。 為保證清理規范工作的順利進行,管理部門加大了信息披露的密度與詳細程度。例如,從1999年開始,老基金每月要公布一次基金資產凈值,每季要公布一次投資組合公告,使老基金的透明度大為增強。另外,監管部門特意強調加強老基金交易的監管,對扼制市場非理性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運作需要良好的內部控制和外部法律環境。老基金的風險除了二級市場炒作的后遺癥外,與老基金運作欠規范、業績差強人意也息息相關,如內部治理結構存在致命缺陷,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善等。個別基金的長期不分紅也加劇了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對老基金進行投機炒作之風。 基金的業績與特色是其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大部分老基金的業績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嚴重虧損,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痛心。基金業績過差,不僅在二級市場造成的泡沫與風險過大,更嚴重的會危害到基金行業的長期發展。 另一個教訓是切實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老基金運作欠規范,機制設計上存在漏洞,客觀上造成了不少基金投資者利益可能受損,如由于基金經理人的軟約束而導致個別老基金連續多年不分紅。基金的發展需要參與各方權利與義務的界定與保護,而作為“弱勢群體”的投資者權益更應得到保護。 在積極、妥善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之際,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也取得不小的發展,從1998年證券投資基金面世以來,新基金不僅在規模上迅速壯大,總規模達到了600多億元,而且,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資決策、風險控制體系、創新能力及法人治理結構均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水平,新基金被炒作的現象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新基金已在證券市場上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投資理念逐漸被市場所認可。(證券時報劉興祥) |
|||
|
主編信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