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目擊西藏:西藏人民心中的藏族“倪萍” 2001年5月10日 13:28 中新社拉薩七月二十日電西藏人民心中的藏族“倪萍”——訪西藏電視臺著名藏族節目主持人朗杰央宗 中新社記者 戴亞平 潘旭臨 每晚七點整,西藏電視中的“新聞節目”中,準時走出一位穿著漂亮藏服的女播音員,她用熟練的藏語,向觀眾傳播著西藏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聞。在人們眼中,這位伴隨藏族人民十五年的播音員的音容笑貌,已經是一種標志,她成了西藏人民信息的傳播者,是西藏人民的驕傲。 她就是朗杰央宗,這個有“聚寶”含義的名字,體現藏民族自信和智慧以及對生活的理念。 采訪朗杰央杰比想像的順利得多,按照約定時間,晚上九點整,記者和央宗在她在電視臺的辦公室門前相見,她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眼前這位個頭高挑、瑞莊秀麗、著淡黃色藏裝的朗杰央宗,與普通城市女子并無二致。 “為什么要采訪我呢?我能說什么呢?那就問我什么說什么,看行嗎?”她不好意思地用一口純正的普通話笑著說。沒有絲毫做作。也許是剛做完節目的緣故,她神色看去略顯疲憊,卻仍然熱情大方,這與那些面對記者鎮定自如,玩采訪者于股掌之中的所謂“星”們,似有天壤之別,她真的是“星”嗎? 看上去三十出頭的朗杰央宗,卻是西藏電視臺元老級人物。一九八五年西藏電視臺甫一建臺,央宗即奉調該臺做漢語新聞播音員,也許是七年西藏電影公司配音的功底,她語言的表達能力相當嫻熟,入行后,播音水平即得到廣泛認可。她的鏡頭傳到北京,中央電視臺的編輯們驚嘆不已,誰也不肯相信這口地道的普通話竟然出自于一個藏族姑娘。她說:“每次播音時,面對攝像機,我都會及時調整心態,用心與觀眾對話,用真情向百姓傳遞信息,我不承認自己的播音有什么風格,更不喜歡說自己是什么品牌。只是自己的機會比別人好吧,我趕上了。” 一九九八年,朗杰央宗因工作調整,轉做藏語播報新聞節目。作為一位藏族女子,又是講自己的母語,她仍感到責任和壓力。她說,藏語播音員,需要掌握更高的藏語言知識,非一般藏語水平能勝任。她想起了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藏語播音員的媽媽,望著年事已高的母親那慈祥親切的目光,她堅信自己能夠做好這個工作。 隨著中國內地電視節目發展,主持人職業迅速出現,西藏也不例外,在電視觀眾中已小名氣的她,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在一個大型工程竣工慶典的現場報道中,她以主持人的身份做了現場報道。這次采訪是在什么時候,她說記不清了。只知道當時的心里緊張極了。她說她不是當主持人的料,但愿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一直鐘情她的配音工作。但命運似乎又再開她的玩笑,做主持人的邀請接踵而來,在拉薩的各種大型藝術晚會上都閃現著她的身影,她主持晚會,又播報新聞,有時還客串配音。她說,當主持人,需要有駕御現場氣氛的能力,這一點我不行。但同行都說我的表現不錯。去年,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到拉薩演出,她與來自北京的倪萍、朱軍共同主持了這臺有上億觀眾的節目,導演趙安拉著她的手對觀眾說,“她,就是西藏的倪萍!”央宗被同行承認,預示著她事業的重要轉折。 “當電視節目主持人是現代社會中令人羨慕的職業,它不僅帶來名譽和地位,甚至有可觀的經濟收入。”她平靜地說,在她看來,主持人的性質與其它工作并無區別,都需要對觀眾負責,需要有平常心態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則。她有些不解地說,她沒有感到自己在社會中有什么特殊,至少這些年,政府給了她許多政治上待遇,區政協委員、優秀青年等,但根本沒有想到用名譽賺錢。 很難想像,在沒有手機、名片、傳呼機的世界里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可她的世界里充滿了陽光。她說這些東西一樣都沒有,過得很安心也很方便,還能省不少錢。是不是她有意排拆于西藏便利通訊世界之外,過所謂“世外桃園”的神仙日子,制造轟動效應,她卻十分認真地說,我工作和生活真的不需要這些東西。“那你上班開的什么車?”她聽罷哧哧地笑出了聲。“我家住單位附近,上班十多分鐘的路程,走路很方便,何況我買不起車。” 時間過很快,結束采訪已經十點半,朗杰央宗麻利地收起背包,與我們一起走出辦公大樓,象是同事,剛剛結束一天的忙碌。她習慣地說著再見,逐步前行,漸漸溶合在道路旁邊的樹蔭之中。 |
|||
|
主編信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