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十五年磨出的理性 2001年09月19日 14:44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所有法律文件于17日獲得通過,長達15年的入世談判已經結束。 “入關”、“入世”之聲在耳朵邊磨了那么多年后,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中,絕不是簡單的欣喜,而是一種復雜的感慨:15年,這是怎樣一條漫漫長路啊!過去人們往往用“八年抗戰”來比喻事物過程之長,而15年的談判是什么滋味?15年的等待又是什么滋味?15年,中國好像還從沒有主動地為一個目標消耗了這么多的時間、熱情、精力與耐心,用朱總理的一句話說,黑頭發都談成白頭發了!在15年漫漫長路的終點,讓我們向入世談判中國工作組那批職業外交家和專家們表達由衷的敬意!你們辛苦了! 15年,這是一個成熟了的國家、成熟了的民族的耐心。實際上,在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國際環境中,一個國家才可能逐步獲得和增強這樣的耐心。一個在爭取與妥協之間不斷反復的艱苦長路上,經歷過歡欣與痛苦的國家,才可能具有這樣的堅忍。而在一個封閉的、一元化的環境中,只可能產生克日“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浮躁。在這種耐心和堅忍的增長中,一個國家的理性悄然扎根了。 這些年來,先是“入關”,后是“入世”,一會兒說快了,似乎指日可待;一會兒又似乎音訊杳然。實際上,正因為談判過程的艱難曲折,“入世”這件事對于中國普通百姓來說,已經成了一件聽著近,看著遠,瞻之在側,忽焉在前的事兒了。談判專家在日內瓦折沖尊俎,國民心理跟著大起大落,也經歷了磨煉。我們終于懂得了,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是僅憑我們的熱情與意志就能辦到的。中國人民在自己的長期革命與建設實踐中,有一種心理定式和思維定式,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無論花多大代價,也要……”,從消極的角度看,這是典型的意志決定論,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維。而“入關”、“入世”的談判,就不是這樣的思維,恰恰是“代價”的權衡妥協,是討價還價、寸土必爭。如果真是“無論花多大代價”,也許我們早就“入世”了。 說實在的,談判是職業外交家的事情,是解決合作與利益沖突的方式。但談判也是一種精神,而我們的國民,是不熟悉這種精神的。關于談判,我們所熟悉的都是可恥的城下之盟,如北宋的澶淵之盟,以及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而當代市場經濟中平等主體之間的談判,則更主要是艱苦的、技術性的工作,要求做到進退有據,從容不迫,有一分得一分。這與我們國民的心理素質是不太相符的。我們中國人從來不怕艱苦,不怕大干的艱苦,卻不習慣“理性的艱苦”。 熱情、意志與理性、方法,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都是極為重要的。但由于百年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特殊情勢,熱情、意志往往占據主導地位,理性、方法則經常受到忽視。許多年前,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理性是深沉的、沉悶的,感情是浮動的、熱鬧的,所以在群眾里頭,只有感情是天之驕子,對青年的群眾為尤甚。感情的沖動,最要緊是蒙著一面,因為多看幾方感情就會受節制了。最要緊是說得爽快,不許想到做的艱難。因為說到艱難,感情就會冷靜了。”15年“入世”談判,使中國人民逐漸習慣了另一種思維:理性思維和技術性思維。這對于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所習慣的“意志思維”、“原則思維”、“大方向正確思維”,具有一種矯正的作用,把一種稀缺性素質悄然融入國民性之中了。我想,它終會幫助我們在今后的建設中防止因盲目熱情而可能導致的錯誤,使我們的步伐更穩健。 (馬少華<<中國青年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