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清官確系不祥之物! 2001年09月29日 09:59 讀了《新民晚報》近刊劉金先生的《“清官乃不祥之物”?》,不敢茍同。首先我要指出,去年夏天,由我主編的《中國反貪史》上、下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我為該書寫的長序《讀〈中國反貪史〉三嘆》,為多家報刊轉載,今年中央黨校《中國黨政干部論壇》分三期連載這篇序文,并又為一些文摘報紙轉摘。劉金先生顯然沒有讀《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上我的原文,而只是從《報刊文摘》上簡短的摘錄中據以立論,很難不風馬牛。 “清官乃不祥之物”這句話,是中國現代史專家李新先生說的。背景是:1979年10月,中國社科院舉辦國慶3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黨史組,包括我在內,有好幾位學者提出:“文革”中大批清官,說什么“清官貪官一鍋煮”,當然是錯誤的。但現在有的文章稱彭老總是大清官,呼喚清官,這是歷史的錯覺,不利于政治民主化,不利于法制建設。李新先生感慨系之地說了這句話,我記得在場的黎澍先生,還有其他與會者,對此都表示首肯。顯然,歷史已進入20世紀———現在更已是21世紀,如果我們還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呼喚清官,都不能不是呼喚皇帝意識、草民意識,這與民主、法治的時代精神背道而馳。因為,清官本身就是皇帝意識、草民意識的產物。限于篇幅,這里不能詳述。好在我最近即將發表《告別皇帝意識、草民意識》一文,予以探討,讀者來興趣者,屆時不妨參看。 但是,這不等于說,我要將中國歷史上的清官一筆勾銷。我在《讀〈中國反貪史〉三嘆》之“二嘆:清官何其少也”的原文中,花了二千多字,敘述了古代清官的高風亮節,指出“清官的精神風貌,還不止于清廉自守。他們不惜丟掉烏紗帽,毀了所謂錦繡前程,甚至不惜犧牲身家性命,與貪官污吏、豪強權貴抗爭;更有甚者,有的清官敢于披逆鱗,犯顏直諫,抨擊皇帝的誤國政策、荒唐行為,這又多么需要無私無畏!……清官是封建時代茫茫黑夜里的昨夜星辰,他們絕不代表未來。”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出,從我的這些論述里,能得出劉金先生所批評我的結論“不夠實事求是,把話說過了頭”嗎?至于他所說的“倘有人問:清官乃不祥之物,那么作為清官對立面的貪官污吏,乃祥瑞之物嗎?———您將何以自解?”在邏輯上簡直是荒謬可笑,我相信沒“有人”智商會低到這樣的程度。且不說,我主編的90余萬字的《中國反貪史》,對貪官做了詳盡的揭露、剖析。事實上,在《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今年第三期刊出的拙作“一嘆:貪官何其多也”,已經用了相當長的篇幅,系統地揭示了貪官的罪惡。我想,只有上海人說的憨大,才會從我的論述中得出“貪官污吏,乃祥瑞之物”的荒唐結論。 劉金先生是位老作家了。他的不如人意處是見風就是雨,不重視第一手材料,貿然下筆,鬧出與風車作戰式的笑話來。前幾年,他根據不可靠的消息,批判金庸為秦檜翻案,惹得金庸拍案而起,著文駁斥,我們至今還記憶猶新。這回又僅僅根據文摘報上的消息,來批評我,用他的話來給他作結論,是再恰當不過了:“問題在于,不夠實事求是”。(王春瑜) 摘自:中華讀書報
聲明:本版文章之版權屬于原作者及原刊載媒體,如轉載請與原刊載媒體聯系,謝謝合作.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