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公平比取締更重要 2001年11月05日 14:53
聲明:本版文章之版權屬于原作者及原刊載媒體,如轉載請與原刊載媒體聯系,謝謝合作。 眼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整頓和規范歌舞娛樂場所秩序的行動,對于凈化社會風氣、為廣大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對某些舉措進行認真分析。比如,媒體對一些地方動輒“一律”、“所有”(最近的一個“所有”,據10月25日湖北武漢《長江日報》報道,該市所有錄像放映場所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關閉)關閉的做法,就頗多微詞。不過,“所有”娛樂場所一視同仁地“一律”關閉的情形比較少,更常見的舉措則是對當前過多、過濫的娛樂場所在數量上進行壓縮。而在所有場所中,哪些可以繼續經營,哪些又將被取締,不僅將決定此次整治的效果,也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平。而恰恰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對某些場所的“另眼看待”的做法讓人不安。 10月25日《長江日報》的報道,同時還透露了武漢市的另一項整治舉措:該市對2000年6月30日以后新開辦的歌舞娛樂、電子游戲、桑拿按摩服務場所一律予以取締。而此前廣東省也作出決定,去年7月1日后開的歌舞娛樂場所一律取締(10月11日《南方都市報》)。 廣東、武漢兩地,開辦的時間成了決定一個場所的是“死”還是“活”,這樣的標準很難令人信服。凡是經過正常的審批手續開辦的場所,在作為法人所擁有的權利上是平等的,“出生”時間的長短不能也不應該成為被“歧視”的借口。 當然,如果開辦沒有經過合法的手續,而是繞過有關部門的自行“開辦”,那么,這樣的娛樂場所的確應該取締,而且早就應該取締,而不是拖到全國統一整治行動的今天。但是,在廣東省的有關規定中,我看到這樣的表述:“被取締的場所,分別由有關部門和工商部門吊銷證照。”顯然,這里的“一律取締”所指的對象,不是那些自行開辦的場所,而是經過了一定手續的合法開辦的娛樂場所。對這些合法場所而言,因為開辦時間短,縱然政府核發了執照,也仍然不能免除被取締的命運。 自然人也好,法人也罷,都應該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應該讓他們因為他人的不當行為而承擔不利的后果。所以,我一直以為,除了那些存在賣淫嫖娼、賭博、吸販毒、違法違規經營等現象的“問題場所”需要取締外,別的場所似乎都不應該被取締。而對于政府因為監管力量不足,適當地壓縮一些娛樂場所,我也能夠理解。但是,在留下意味著可以繼續經營掙錢、取締則意味著要另謀生路甚至血本無歸的現實下,取締誰的問題來不得半點隨意,它關乎社會公平,甚至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經過了政府審批,卻因為受別人行為的“牽連”而被取締,從現實上看,這很難說是公平的。如果確實需要壓縮數量而取締一些娛樂場所,也應該至少實現程序上的公平,比如讓這些同樣經過政府批準、同樣奉公守法的企業站在一條起跑線上,通過抽簽、電腦派位等隨機方式決定取締誰,而不是讓一些場所因為開辦時間長短這樣一些根本不成其為理由的理由受到歧視。當然,另外的一些不違背公平原則的因素,比如“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也可以而且也應該成為取締對象的考慮因素。開辦時間短,前期巨大的投入還沒有產生效益,取締則意味著更大的損失。按照最小經濟損失原則,開辦在后的場所似乎更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確定一個壓縮指標,再確定一個標準一刀切下去,這樣的整治可謂簡單,效果也立竿見影。但是,在似是而非的“標準”下,在看似高效率的背后,公平問題卻被掩蓋了,廣東和武漢的做法讓我們看到這種危險。(李曙明) 摘自:北京青年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