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聚焦入世:胡鞍鋼呼吁讓八億農民優先普遍受益 2001年11月17日 06:03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電題:胡鞍鋼呼吁讓八億農民優先普遍受益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 “中國入世應該使八億農民優先受益,普遍受益,實實在在受益,還要讓農民風險最小化。” 正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訪問教授的中國知名學者胡鞍鋼,通過互聯網接受本社記者獨家采訪時發出上述呼吁,其情殷殷,其言切切。 農業與農民收入問題始終是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中國總理朱镕基也曾坦言,他最大的擔心是農業問題。胡鞍鋼稱,加入WTO則使中國這一最大的發展問題更加突出: 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這一基本國情很難在短期內改變;中國農業勞動力是美國的一百倍,而美國農產品出口額是中國的四至五倍,兩國人均農產品出口額差距更為懸殊,在四百倍到五百倍之間;目前中國農產品生產能力居世界前列,但供給相對過剩,農產品價格還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 即使中國不降低農產品關稅稅率,在國際國內農產品供大于求且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中國農產品總體上仍不具競爭力,農民增加農業收入的可能性愈來愈小。胡鞍鋼警告說,中國向美國農產品開放市場,并非像人們所估計的只是一千二百多萬農民失業,而是現有近四億農業勞動力的剩余勞動時間將大幅度提高。他們不會上街成為公開失業人群,但會增加站在街邊“曬太陽”的時間,這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資源浪費和損失。 這位著名的中國國情研究專家認為,中國加入WTO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國家管理社會矛盾沖擊和協調社會利益的能力,使全社會各利益主體特別是廣大農民及弱勢人群普遍受益。 中國農民如何在入世后獲取利益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胡鞍鋼具體提出了五點: --農民廣泛的政治參與和經濟參與,擁有包括公共事務信息的知情權、經濟利益表達權、政治決策參與權、財政分配投票權,以及享有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公民權,以根本改變“城市統治農村、政府忽視農業、市民歧視農民”的不平等格局。 --投資于廣大農民的人力資本。各級政府在教育、衛生、計劃生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用于農村的比例應不低于當地農村人口比例十至十五個百分點。 --投資于農業及其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技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任何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都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用于農業技術開發利用和普及的專項支出,不能低于政府農業支出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投資于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活居住和生產貿易條件。今后政府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應轉向農村,在全國農村實現通電話、通電視、通廣播、通郵、通電、通水、通路。 --為農民進城務工與人口遷移大開綠燈,使農民變為非農民。堅決取消城鄉兩種對立與區別的戶籍身份制度,取消各種違反憲法賦予公民權利的歧視性政策及人為規定,使農民自由選擇職業和工作,自由選擇居住與遷徙。 胡鞍鋼最后表示,中國入世之后,最大的經濟風險來自農業與農村,最大的投資應用于農民,最大的任務應該是使八億農民受益。 (完)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