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從歷史高處看中國“入世” 2001年11月19日 10:57
聲明:本版文章之版權屬于原作者及原刊載媒體,如轉載請與原刊載媒體聯系,謝謝合作。 從中國歷史的宏觀角度看,2001年11月10日是中國史頁上的大事,因為中國在這天加入了前身為“關貿總協定”(GATT),后來在1995年6月1日正式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 正如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所言,未加入WTO之前,中國的對外經貿關系只屬世界大市場外的流動小攤販,如今,中國既已入世,便成為世界“市集”里的一個固定大攤位,已能在世界市場上登堂入室。 如果把眼界拉得更遠,從更長遠,更寬廣的歷史角度去看,兩千多年前,中國經由絲綢之路向西方世界拓展貿易,歷經這兩千多年的時間,時代變遷,中國終于在經貿活動上,與西方接軌。 更具體的說,中國這個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的大國終于在經貿交流的領域上,進入國際主流體系。 當然,WTO是一個國際經貿主流體系,但是,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也是個由世界已發達國家組成主流的“富國俱樂部”,既為全球富國主導,其憲章、規章當然由富國厘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WTO的主軸是要全球各國拆除各自對外設置的貿易障礙、進口配額、關稅,一旦加入WTO,無論已發達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得遵守這種開放門戶,市場準入的主流架構。對一些待開發國家而言,此架構不啻重擊其國內脆弱且經不起外來競爭的農、工、畜牧、服務、金融業。 邊談邊作好準備 因此,中國政府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歷經15年的談判,在邊談邊作好準備的原則之下,當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逐漸順利,漸有所成,國內各行各業對外來競爭大都具免疫力之后,才在近三年逐漸松口、松手,加快“入世”腳步。據筆者所知,一直到五年前,中國當局已把應付加入WTO的沖擊的準備工作落實到鄉鎮級企業之后,才放心和各國加快雙邊談判的腳步,從“落實國力,減少沖擊”的角度去看,過去15年內的歷屆政府所作的連貫努力,值得青史垂愛。 對中國來說,“入世”過程是中國國力現代化過程的一個歷史進程,雖然,為了爭取國家的最大利益,中國當局過去一直拒絕以“已發達國家”的地位入世,以免被這個由富國主導的俱樂部過分剝削,但是,身為世界第七大經貿實體,擁有一千五百多億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大陸,在歷經計劃經濟的開放過程后,已進入一個主體依附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貿易組織。這進程固然顯示出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措施上已走向不歸路,市場經濟的走勢也必然在結構上改變中國大陸在21世紀內的整體走向。 主要競爭對手 對全球各國,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來說,中國大陸傲人的經濟成長必然形成一個經貿主流體系,中國大陸也必然在經濟上成為西方工業國家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美國及西方工業化國家之所以極力促成中國入世,主要原因是: 一、促使中國在經貿活動中遵守國際規則,而這些規則既由工業化國家主導修訂,中國若在入世后遵守這些國際經貿游戲規則,其經貿活動當然讓工業化國家安心些。因此,入世后,中國的經貿活動一方面能享受與國際接軌的好處,如易入他國市場,但是也因為要遵守國際規例,使其一向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農、工業受到沖擊。 二、借著入世后一切經貿活動遵守國際規則的趨勢,西方國家希望中國因此習慣于法制化,習慣于西方文明的法律性質游戲規則,進而在政治上走向民主與法治的框架,借由經濟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使社會也產生自由化的轉型。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更因為WTO是一個由工業化國家主導的“富國原則”俱樂部,WTO的一切準則雖然有其相當程度的公正性,但是,和國際社會其他組織一樣,WTO也是一個講求“實力”,由“實力”掌握的國際經貿體系,因此,中國在入世之后,固然要遵守一切承諾,但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前景與表現,當然也能在WTO的活動中逐漸形成舉足輕重的分量,WTO既為全球目前的經貿活動主流,中國在具備相當實力之后入世,從時機著眼,十分恰當。此時此刻,對中國的利益而言,入世的好處,當然大于在世貿之外,這種時代意義也就是說,中國的經貿實力已在全球舉足輕重,中國的經貿目標自然也由內到外,更重要的是,從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中國已經走到一個不但與西方接軌,而且很快成為世界經貿活動主流國家(keyplayer)的地位。 中國當局一向講團隊,不張揚個人成就,但是,在過去15年入世的坎坷過程中,令人驚嘆的是,中國當局在15年漫長歲月中所厘訂的一套周詳的政策方案,而歷來擔任主要談判人的官員,從沈覺人、佟志廣、吳儀,石廣生到龍永圖,在政權與治權的掌舵者則從胡耀邦,趙紫陽,到江澤民、朱镕基,每一代的經貿官員能在不同時期的開放思想,政策中把握適當方寸,又能掌握在進程中的全球經貿大環境,邊走邊琢磨談判手法與尺度,這種過程的困難并非外界人士所能想像,在臨門一腳時刻,江澤民、朱镕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適時作出決定,這項歷史當然要歸功這批把中國從計劃經濟帶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推手。 由于中國已進入WTO這個全球經濟體系,已受西方化的市場規范約束,西方國家自然會降低其“中國威脅論”的眼光。以這種地位,面對21世紀,中國大陸已從“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歷史進程入走過萬重山,雖然入世對中國未必是一片光明,但是,從歷史的廣角鏡頭去看,中國的這一步,跨得真夠大。 讀者們若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就不難體會,入世這個成就的歷史意義了。 摘自:聯合早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