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鳳凰周刊:鳳凰衛視怎樣走進阿富汗(之二) 2002年02月08日 13:35 國旗區旗作為護身符 在歷時三個多月的阿富汗戰事中,為采訪而死的各國記者人數超過了美軍傷亡人數,這在戰爭史上也算是個奇跡。 鳳凰衛視先后派出10名記者分7批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從高層到每天與前方通電話的棚內編輯導演,無日不為自己同事手足的安全擔心。程鶴麟副臺長提醒記者攜帶兩面旗幟:五星紅旗和金紫荊旗。他說,遇到危險時,展示國旗和香港區旗,作為你們的護身符! 鐵血戰爭是拼金錢,新聞戰爭也是拼金錢 與美國CNN和英國BBC每周百萬美金的采訪傳播營運費用相比,號稱“全球華人CNN”的鳳凰衛視前方記者的費用可是天壤之別。就在伊斯蘭堡的Marriot酒店房價從每天150美金飛漲至280美金,西方傳媒動輒包下5個10個房間時,鳳凰記者僅在附近的小客店Guest House里下榻,每天食宿不到30美金。而進入阿富汗的閭丘采訪隊,就更只能男女記者圍著同一個火爐同睡一個屋頂下。在房東最后一周才送來火爐之前,房間的夜間溫度是零上四度,租金卻是每天150美金。 學會習慣槍聲 艱苦畢竟看得到盡頭,分分鐘的危險卻可能使你變成永恒。 去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記者在分別回答三個相同問題時,感受竟如此相近,擇其一二: 一、出發的滋味是什么? 薩文:到達伊斯蘭堡,正好趕上各國撤僑的高潮,面對這樣潮水般的撤退,好像不站穩也會被卷走一樣…… 呂寧思:記者要采訪,就像當兵要打仗……北京的父母是在電視上看到我,才知道我已經上去了…… 麥耀雅:不知道會不會被批準上去,硬著頭皮申請……家人和朋友說:你自己找危險?沒辦法,誰叫我是個喜歡站在前面的記者…… 王方寧:……從來就沒有告訴身在墨爾本的父母,直到完成任務返回香港…… 二、最深的記憶是什么? 薩文:在白沙瓦,第一次見到如此兇悍的示威。可是有個穆斯林一轉眼看到我這個中國人,頓時和善起來:“中國人好!”…… 鄭浩:那一晚正在與(吳)小莉現場聯機,一聲炸雷把身邊一個西方記者擊倒,我以為是導彈飛來,下意識去躲藏,忘記了攝像機正對著我…… 呂寧思:早就知道巴基斯坦的汽車炸彈厲害,暗自定下防范準則:等汽車發動后再上車(炸彈往往在發動時引爆)……但是每次采訪都是匆匆啟程,直到司機采動油門之前才想起“防爆措施”,永遠是后悔…… 王方寧:走在喀布爾街道上,突然看到一個軍人朝天開槍,我們十分緊張企圖躲藏,同行司機和翻譯卻視若無睹,毫不驚奇。原來那軍人在抓小偷…… 閭丘露薇:我們的直升機從杜尚別飛到北方聯盟基地后,還要從潘杰希爾山谷搭車翻山越嶺駛往喀布爾……你知道,當時剛剛出現一隊BBC記者在賈拉拉巴德至喀布爾的山路上遇劫喪生的悲劇……誰知道前面是什么?我乘坐的汽車與其它同事失去了聯系,他們會出事嗎?四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在喀布爾見面時,我抑制不住哭起來…… 三、回來后的感受怎樣? 王方寧:離開喀布爾的飛機終于降落在伊斯蘭堡機場,同機外國記者鼓掌,我在心里歡呼:總算回到了人間。更急于從人間回到天堂,那就是自己的家…… 麥耀雅:那兩個星期太緊張,回到香港一放松就住進了醫院…… 閭丘露薇:回來的那幾天,夜里做夢都是在喀布爾…… 鳳凰有自己的新聞風格 采訪隊出發前,鳳凰高層曾經定下新聞原則和報導規矩:鳳凰的消息一定要客觀、真實、準確。鏡頭對準新聞,不突出記者個人,不去做與新聞無關而純屬造勢的“再見吧,媽媽”之類的個人秀。尤其不能作假。 因此在前一段時間,除現場報導和新聞故事外,幾乎沒有任何鳳凰記者們在前方采訪的工作鏡頭。然而觀眾卻發來無數關懷的聲音,他們想看到記者在巴阿前線是怎樣工作的。他們關心記者的安危,關心記者的冷暖,關心記者的家人…… 中國駐塔吉克大使對閭丘說,前方多桀,我們祝你們成功進去,更祝你們的安全歸來。 最后,王紀言臺長改變了自己定下的規矩,讓采訪隊拍攝和留下自己在當地的工作畫面,還布署安排閭丘露薇的孩子和丈夫上到演播室,與喀布爾衛星對話…… 閭丘采訪隊前后在外長達一個月,創下鳳凰記者采訪時間最長也是最艱苦的紀錄; 鄭浩二度抵達伊斯蘭堡,與魏永林一起,搭乘聯合國專機,與中國大使館籌建組的官員一起,飛抵阿富汗。并且參加了阿富汗新政權就職典禮; 2001年的最后一天,鄭浩魏永林告別喀布爾,標志著鳳凰衛視長達三個月的記者接力采訪行動正式而圓滿地劃上句號…… 新世紀第一年,新世紀第一戰,鳳凰的新聞隊伍開拓了自己的采訪路徑,展示了自己的新聞風格。 今天,鳳凰衛視走進了阿富汗。明天,也許還有克什米爾、巴格達、耶路薩冷在等著我們…… 伊斯蘭堡的“鳳凰酒樓” 中國駐巴大使館朋友私下問我:“這里有一間鳳凰酒樓,和你們有關系嗎?” 我納悶:“沒有聽說我們老板在海外還有飲食業的生意,至少不會做到巴基斯坦來呀?” 跟著朋友來到酒樓外,果然見到與鳳凰衛視一模一樣的標志赫然高懸。 真是千里有緣來相會,決定開他個玩笑。 跑堂的老巴送上中國茶,我叫住他。 “你們老板在嗎?” “老板不在,Sir。” 我遞上名片。 “請你們老板看看這個標志。然后我們討論一下:應該是我們起訴你們,還是你們起訴我們?” 跑堂看到那相同的標志,也不由變色,隨即唱一個諾離去。 不多時,后面出來一位紳士,正是酒樓老板。走上前來畢恭畢敬惶惶不安: “我們是在本地合法注冊的……幾年之前……純屬巧合……” 我調侃說,但愿真是巧合,若真的涉及商標版權,非同小可。 紳士笑容諂媚,連番點頭。 返國之前,我又來到這家高檔中國餐館,招待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和三位官員(據說這里的南京籍掌勺大廚曾服務于中國使館)。 果然名不虛傳,菜肴佳環境雅價格廉。餐后老板還大筆一揮,當場在帳單金額上削減20%…… (完) (自《鳳凰周刊》總第64期,作者:呂寧思) 相關報道:鳳凰周刊:鳳凰衛視怎樣走進阿富汗(之一) 相關報道:鳳凰周刊透露鳳凰衛視阿富汗報道的幕后經過 相關報道:深入阿富汗腹地的鳳凰衛視采訪隊成員合影 相關報道:香港鳳凰衛視在美洲的觀眾增至1700萬戶 相關報道:圖文:鳳凰衛視將播出阿富汗前線日記體紀錄片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