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廣告服務 |
|
航天專家透露,中國宇航員進入太空不再遙遠 2002年03月05日 17:09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電(記者孫自法)“我們的宇航員已經培訓好幾年了,中國人在敦煌壁畫中憧憬的‘飛天’情結,可望不久就會成為現實。”中國科學院院士、資深航天科技專家莊逢甘在出席政協會議間隙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透露出這一信息。 莊逢甘院士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級技術顧問,是全國政協常委。他說,中國對培訓宇航員的要求很高:宇航員不但要能操作使用飛船,而且還要在太空中完成多種實驗。這也是為中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載人航天所做的重要準備之一。 莊逢甘院士認為,現在也應該考慮到中國實現載人航天后的問題,即人進入太空干些什么。他為此提出,首先是要利用地球上不具備的、太空中特有的環境和條件開展科學實驗,如微重力、高真空等,積極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 這位老科學家設想說,從長遠來講,中國還可以把一些工業基地像太陽能發電站等,建到太空中去。他認為,這一方面是為地球上的人類生活服務,另一方面也為將來登月及開發月球做準備。 而實現登月的前提,則是要求具備載人航天能力和探月能力,并能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莊逢甘院士表示,中國現在完全具備了探月能力,運載工具也完全達到了向月球發射衛星的要求。他說,如果只是向月球發射一顆衛星,差不多十億元人民幣就夠了,但探月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科學計劃,需要長遠而周密的設想與規劃。 月球及其資源說起來是全球共享,實際上按市場規律,是先開發、先得益。莊逢甘希望國家對探月方面確定的有限目標給予必要的支持,將來建立國際月球基地時,中國也能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報道:圖:“神舟”飛船模型亮相建黨圖片展 相關報道:江澤民祝賀“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成功返回 相關報道:“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內蒙古成功著陸 相關報道:“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已繞地球六十圈飛行正常 相關報道:“神舟”二號飛船與“神舟”一號有何不同? 相關報道:圖文: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二號航天飛船 相關報道:“神舟”號系列航天飛船由中國獨立自主研制 相關報道:新聞資料:中國新世紀首5年將發射30余顆衛星和多艘飛船 相關報道:中國未來五年將發射30余顆衛星和多艘飛船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