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紐約九月十日電題:紐約華埠自救求生
中新社記者趙海燕
周末清晨的紐約華埠,很多商店還沒有開門,一些住在華埠以外的市民拉著小車乘地鐵來買東西了。雖然受“九一一”影響,來華埠的旅游者少了,但華埠物美價廉的特色依舊吸引著精打細算的紐約人。
無論是買東西還是吃飯,與世貿相隔不遠的華埠以往都是紐約人最喜歡的地方。一年前的“九一一”使華埠像被冰凍了一樣死寂沉沉,沒人來旅游,沒人來買東西,也沒人來吃飯。原以為只是臨時關門的商家,運氣好的兩周之后恢復了營業,但僅僅是開門而已,幾乎沒有生意;運氣差的只好從此關門了事。大約四分之三的華埠工人暫時失業,每戶商家的損失至少在幾萬美金以上,而政府部門的忽視和遲遲難以兌現的救援又給華埠的危機雪上加霜。
據統計,華埠居住著包括華裔在內的近六萬名亞裔,“九一一”產生的心理壓力、大樓倒塌導致的粉塵污染、失業帶來的生活窘迫使他們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但華埠一直沒有得到官方有效的救助,華埠的三千八百多個商家中大約只有二百五十多家享受到了“小商業企業救濟款項”。與此同時世貿地區重建的所有方案對華埠都只字未提。華人社區產生強烈反彈。亞美聯盟、亞美商業發展中心、亞洲人平等會等組織紛紛著手調查華埠受災的具體情況,主動向政府提供詳細報告,幾遭滅頂之災的華埠車衣業工人還與華人職工會的成員一起到華盛頓舉行游行,抗議政府漠視受“九一一”事件傷害的工人及低收入家庭。
一年后的華埠雖不如災難之前景氣,但華埠人士堅持不懈地爭取和自救已使華埠顯露出一線生機。華人社團與亞裔組織是華埠自救的主要力量。紐約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中華公所、福建公所等多個僑團不僅捐款幫助華人罹難者家庭,而且策劃活動鼓舞華埠士氣,同時積極聯絡政府部門反映華埠真實狀況與心聲。
將近一年的呼吁終于在上個月有了初步的成果,紐約市通過了“在華埠設立帝國商業發展區”的提案。紐約市目前建有十個帝國區,這種經濟發展區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平均收入低、失業率高的地區發展經濟,由州政府提供多方面的稅務優惠,以取得的長期效益。華埠目前正急需這樣的幫助。但此提案由于涉及紐約州的稅收問題,目前還要等待州長的最后簽署才能生效。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的董事長海德也向華埠的人士保證決不忘記華埠。
亞美商業發展中心計劃“九一一”當天在電臺開播特別節目“重振華埠商業”,邀請紐約州經濟發展局負責下城重建的專家和金融顧問回答聽眾提問,以期幫助華埠商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商業復興與輔助金,重振華埠商業,重現往日的繁華。
不僅要恢復華埠昔日的風采,華埠人士更希望借下城重建的機會使華埠有更好的發展。道路交通和住宅一直是華埠發展的瓶頸,東百老匯路、堅尼路等幾條主要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邊停滿了汽車,非常擁擠。華埠人士已向有關機構建議修繕唐人街主要道路,新建過街人行天橋,給來華埠消費的人一個便利的交通。此外,華埠的住房不僅擁擠而且損壞嚴重,華埠人士希望能更多的建設公寓樓,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他們還希望能在華埠樹立起一個中國式的牌樓。使華埠的特色更加鮮明,紐約華埠是美東地區最大的唐人街,也是唯一沒有中國牌樓的唐人街。
明天就是“九一一”一周年的日子,來華埠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少,商家雖有些失望,但繼續堅持著。在華埠開禮品店的劉先生依舊很早就開門等待客人,他將一個滅火栓一起拖進店里,這是他剛剛為禮品店添置的防火設備,就在上周,他對面的一家商店發生了火災。他要盡可能地保護禮品店的安全,讓這間小店度過每一次危險。他相信,他的小店會一天天好起來,華埠也會好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