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 0日電(記者 朱大強)經過加大力度進行結構調整,中國三次產業的結構正趨向協調。
國家計委今天在中共十六大開幕以來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的三次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7∶42∶31調整為2001年的15∶51∶34。
首先,中國的農業結構出現“三優化”“一提高”。種植業結構優化,開始形成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協調發展的格局,主要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二是農產品結構優化,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5%;三是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牧、漁業所占比重分別比1990年上升了4.7和5.4個百分點;四是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
其次,中國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新成績;服務業結構不斷改善;咨詢、物流、連鎖經營、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方興未艾。尤其旅游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基礎設施、基礎工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基本解除,能源生產能力、交通運輸能力、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中國裝機容量、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二,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數位居世界第一。城市供水、交通、垃圾和污水處理能力顯著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市容市貌亦有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