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電題:“紅色專家”走紅
中新社記者譚宏偉
一天當中,李忠杰教授如約分別接受了中新社、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三家媒體專訪,而在他的桌上,仍然還有幾張聯系采訪的字條。這些天來,媒體邀約采訪不斷。不僅如此,中央黨校這位著名教授在最近幾天里還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二、三十家相關機構的邀請,請他前去舉行講座闡釋中共十六大報告。
最近,象李教授這樣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已經成為媒體競相采訪的熱門人物。有關他們訪談報道頻頻出現在報章、廣播、電視里,一些頗有影響的網站紛紛邀請他們做客網上與網民直接對話。
僅在人民網強國論壇中做客的嘉賓就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名單,他們大多是來自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史研究室等權威機構的重量級專家學者。
因此,十六大報告的文中新意、題中寓意以及這份綱領性文獻對中國的深遠意義……這些來自專家學者的理性分析都構成了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報告中的“全面小康社會”、“創新”、“政治文明”、“保護合法非勞動收入”、“先鋒隊”等都是記者采訪專家時的“關鍵詞”。
與會內“圍追堵截”代表相映成趣的是會外競相采訪專家,這已成為十六大期間媒體圈的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一位曾幾赴中央黨校采訪的記者說,他曾遇見多位同行進出黨校,其中包括香港媒體的同行。
有人這樣分析:因為十六大報告新意多,所以才有媒體的探究深,所以才有專家學者的解讀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