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0日電 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權威部門——國家統計局最近得出結論: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重要變化。種種信號表明,中國的國民經濟正在由政府的政策主導經濟增長的階段,向政府的政策與市場的活力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階段轉變。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指出,中國經濟內在的、自主的增長因素在增強。
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增強有三個突出表現:
一是在投資方面,由于政府投資的有力引導,企業自主投資的能力顯著增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盧中原表示,全社會投資增長的速度非?,而政府的直接投資,就是1500億的建設國債,近幾年并沒有擴大規模,因此政府的直接投資在全社會投資當中的比重在逐漸地降低。
在高速增長的企業自主投資中,國有經濟投資依然保持較快增長;與此同時,民間投資增長強勁。近5年來,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當中所占比重已從原來35.9%上升到去年的44.6%。
二,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表現更加活躍,內在的活力更足。
今年1至10月份中國工業增長創近幾年新高,達到12.3%,企業效益也出乎各方意料地好。
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認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功夫下對了,而且它的效果顯現出來。今年1至10月中國的工業利潤增長了16.3%,但是工業品的出廠價格指數下降2.9%。這就是從自身降低成本來贏得新的利潤。
三,消費在連續多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亮點頻出。
汽車、住宅等10萬元級以上消費快步走進尋常百姓家,預計今年汽車銷量會超過300萬輛,提前三年達到行業規劃的目標;住宅消費也相當火熱,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排隊和搖號購房的熱烈場面。這些消費的亮點,強勁拉動著相關領域的生產和投資,成為經濟自主增長的重要源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增強正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經濟增長不可能長時間靠經濟政策支持,所以形成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企業自主性投資活動為主的這樣一種經濟增長格局,對于未來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報道指出,專家和企業界人士都認為,中國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增強的原因,是得益于中國多年來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以及擴大內需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實施,而這些方針政策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六大上又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因此,中國經濟自主增長的勢頭將會不斷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將會在一個更加健康地軌道上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