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大戰
實際上,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和良好的市場預期,外資企業對于國內汽車電子企業覷覦已久,彼此間展開收購與反收購的爭奪也此起彼伏、硝煙四起。
航盛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汽車電子企業之一,成為眾多國外行業巨頭爭相合作甚至收購的首選。盡管彭衛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有意回避這件事,但據記者了解,此前德國博世和大眾都有將其收入囊中之意。
“國際巨頭還是比較看重中國的市場,也一心想要維護它們現有的市場占有率。為此它們以價格等方式來壓制、限制我們。我們國內企業肯定不會甘于受它們的限制,并且會利用現有的優勢,如對國內市場比較熟悉、制造成本比較低、性價比好等方面來與它們競爭。這是一場激烈的角逐。”彭衛國說。
其實,航勝本身一直就有壓力,像電噴、發動機底盤控制等技術,都受外資企業把控。“國內企業想挑戰外資企業,它就采取合資的方式來消滅你。”
此前,大眾的代表曾向航盛轉達過他們的想法:他們愿意向航盛提供合作機會,除在訂單上給予支持外,還會幫助航盛引進技術。不過航盛如果被其他國際企業控股,這一切都免談。其言下之意就是,你只能被我控股。
這給了航勝不小的壓力。彭衛國向記者坦言,如果航勝被收購了,那國內汽車電子市場就基本上完全被外資控制了。而航勝的愿望是:走自主創新、自主品牌、民族品牌的路子。“我們堅持國有民族品牌這條路是不會變的。國內現在就剩我們這一面旗幟了。”
彭衛國說:“我們以前只做汽車電子,現在也開始做航海、航空電子。汽車電子未來的發展應該會給我們帶來同步的增長,為我們擴大生產系列、提高市場占有率帶來很大的幫助。從汽車娛樂音響領域來看,目前我們的占有率在25%左右。”
如今,航勝除了汽車娛樂外,在車身控制方面,如車身EPU、變速箱TCU等控制類的產品也在加強,另外包括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管理系統、電機控制等都有涉及。
1993年成立的航盛是目前國內汽車電子領域最大的本土企業之一,它擁有一支覆蓋國內前20位汽車制造企業的銷售網絡,產品進入國內90%的車企,并與絕大部分車企在研發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
從研發的絕對投入額來看,國外公司投入比較大,一個項目就投入上億美元,一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可能有幾十億美元,畢竟它們銷售額比較大。彭衛國表示:“從投資絕對額這方面,我們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從投入占公司總支出的比例來看,他們一般在10%左右,目前我們也在逐步往這個方向努力,現在我們也接近7%~8%了。研發投入必須加大,否則沒辦法和國外的企業競爭,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加大投入研究的力度、擴大合作范圍,成了航勝絲毫不敢懈怠的事情。
事實上,成長中的中國電子企業正如吉利收購沃爾沃一樣,也在上演著收購的大戲。今年3月,廣東省德賽集團有限公司成功收購了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惠州)有限公司。這場并購是國內企業在汽車電子行業首次成功收購國際跨國公司的典范,同時也預示著德賽集團將全面進軍汽車電子產業。
據了解,西門子威迪歐(惠州)公司,是德國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和德賽集團的合資企業。而該公司的母公司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集團則是全球著名的汽車電子和汽車電氣設備制造業的領導者之一,其汽車音響和信息導航系統被奔馳、寶馬等國際名車選用。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