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汽車業發生了兩件荒唐事,一是“騰中買馬”,一是“仰融造車”。“騰中買馬”熱炒了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看似更不靠譜的“仰融造車”卻越傳越實,特別是最近正道與江淮的一紙協議,似乎真的要落地生根,眼看謊言就要變成現實了。
近一年來,圍繞“仰融造車”爭論的焦點,主要是有關他“有沒有技術”,“有沒有資金” 及仰融的一些歷史問題進行,也就是仰融有沒有造車的本事。竊以為,無論仰融能還是不能造出車子來,空口白話,恐怕一時間都很難證明,而且首先得給他機會,才能下結論,而這可能正是仰融所希望達到的,所以他才一輪輪編出故事,供媒體炒作。
其實對中國而言,仰融有沒有造車本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的中國汽車業還需不需要再加一個仰融?如果根本不需要,那么他有沒有造車本事,與我何干?用不著去考證與追究;如果需要他加進造車行業,就不妨給他一個機會試一試,造不出車來也是他自個兒的事情。
人們常說,汽車產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造汽車是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所以才要“用市場換技術”。到今天,中國年產銷汽車1360萬輛,今年預計很可能躍上1600萬輛臺階,已經毫無爭議的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市場。如果我們不介意,把在中國境內生產的外國品牌車子都算作“我們”的汽車,中國自然也已成了“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了。中國現在還缺少什么?資金,中國多得不得了,炒完了房子,炒綠豆、炒大蒜,現在又在炒生姜了,將來還可能炒玉米、炒小麥;技術,現在汽車的通用技術到處都能買到,核心技術,誰也不會給你,仰融自然也買不到。
如果我們不把品牌當成一個問題,只要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的汽車,無論誰家的品牌,統統都叫“中國汽車”,中國就不僅已經是“汽車大國”,而且也是“汽車強國”了。可以看看還有什么車子中國造不出來?世界上哪個國家能有這么多汽車品牌?產能問題根本不需要中國人自己努力,跨國公司都想把中國變成自己全球最大市場,都在不遺余力地“擴能改造”,連寶馬這種高端車都揚言要把產能擴大到50萬輛。
如果把“汽車強國”定義為自主品牌為主導的汽車產業,中國現在需要加強的是自主品牌汽車。而仰融,作為一個美國公民,一家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它生產的汽車品牌怎么能算作中國的“自主品牌”呢?如果看做美資品牌,為什么現成的通用福特不用,而去另起爐灶,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正道”呢?我們知道,打造一個品牌談何容易!已經有了十數年造車經驗的奇瑞、吉利,尚且處境艱難,而要把從零起步的“正道”做大、做強,恐怕歷史未必給你機會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中國現在都不需要再加一個仰融造車了。去年仰融造車剛一浮出水面,我們就說過,仰融有300億美元,就應該就近去忽悠奧巴馬,因為美國現在最需要投資、最需要就業崗位,仰融的項目最適合奧巴馬的胃口。
看似很不靠譜的“仰融造車”能在中國高燒不退,說明 “仰融造車”是有市場的,因為中國存在汽車熱的土壤,曾記否?上世紀90年代末,有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把汽車工業列為支柱產業!
左延安先生在業界一直以“穩重”著稱,他帶領的江淮發展一直平穩。老左不是一個冒險的人,老左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和仰融之間既是一場合作,也是一場博弈。仰融要進入中國,需要找一個“根”;而江淮進入轎車領域不久,規模比較小,想利用“新能源”概念擴張規模,仰融忽悠的就是“新能源”。國家最初確定的五個電動車試驗城市就有合肥,江淮 “近水樓臺”不能不得月。將來合作成與不成,江淮都不會吃虧,因為工廠建在合肥,搬不走,這件事情上老左一定有他的考慮。
俗話說,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我們等著瞧吧。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