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麒G5上市,奇瑞自己稱之為“奇瑞發展道路上的轉折點”。
自主品牌沖擊中高端車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包括東方之子在內以前的多次努力,全都無功而返。業界專家認為,打造一個高端品牌,需要幾十年修煉,需要大量經驗的積淀,需要第一流的人才,可是中國自主品牌還“乳臭未干”,“奇瑞們”是不是過于急躁了?
奇瑞是被“逼上梁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如果說開始進入汽車領域,奇瑞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振興中國汽車工業,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其實成立奇瑞公司,最初是安徽省要振興地方經濟。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到了工業化時代,安徽幾乎一無所長。眼瞅著周邊省市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安徽省的執政者能不心焦?發展經濟,帶動性最大的產業,非汽車莫屬,可在中國汽車管理部門眼里,汽車領域最大的政治是反對“散亂差”,頂風上汽車項目,安徽省執政者冒有一定政治風險。
在中國上轎車,與跨國公司合資既保險又快捷,賺錢還容易,一汽、東風、上汽等,中國“正統的”汽車企業全都走了合資道路。如果國家允許合資,奇瑞可能也會找一家跨國公司合資。可是奇瑞屬于地方政府“擅自非法”上的項目,國家管理部門連生產目錄都不給,造出車來也不能上市場銷售。一無所有的奇瑞,逼迫無奈,只能選擇做自主品牌。
后經多方努力,并經高層領導“說情”,將20%的股權無償劃撥上汽集團,才算有了“戶口”。后來又通過某種形式,上汽將股份退還給了奇瑞。
奇瑞的發展之路,開始走得很艱難,但在國家提出發展自主品牌戰略的第一時間,他們敏銳地抓住機會,把本應屬于一汽的自主品牌大旗,抓到了自己手里,并高高舉起,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家工程”,從此得到國家多方面的支持。當時一汽領導人的指導思想,是想通過合資將集團做到400萬輛規模時再搞自主品牌,從而坐失良機。
上得國家工程的“天時”,坐擁長江三角洲腹地的“地利”,加上安徽省上下齊心支持的“人和”,還贏得全國人的“民族感情”,奇瑞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象征,想不發展都不行了。
那時,無論是技術、資金、人才,更不用說品牌,中國自主企業與合資企業都不能同日而語。如同吉利“造中國人買得起的車”一樣,奇瑞也是從低檔次、低價車起步,用合資產品三分之二的價格推出同類產品,很快在市場上站住了腳跟。
本世紀以前,跨國公司認為中國沒有自己的轎車企業,便乘中國轎車市場空間巨大,且供不應求之機,把轎車價格抬得極高,同樣車型在中國售價比發達國家高出數倍以上,以謀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自以為得計,然而正是它們的利欲熏心和貪得無厭,給了中國自主品牌進入市場的機遇。試想如果那時大眾就把桑塔納、捷達降到今天的七八萬元,讓中國自主企業連拼價格的機會都沒有,今天中國還可能走出奇瑞、吉利來嗎?中國也許只能死心塌地的當跨國公司的“海外生產基地”兼“最大市場”。
可以說,把中國市場上車價定的畸高,雖然讓跨國公司一時賺足了昧心錢,但是這種戰略上的短視,卻成全了中國今天的自主品牌企業,造就了它們在中國市場上最潛在的競爭對手和掘墓者,是它們中國市場戰略最大的敗筆。
但是,低價戰略絕對只能讓企業陷入“低價格-低盈利-低質量”的惡性循環。無論對企業長遠發展還是對現實盈利而言,進入中高端市場都是中國自主企業不得不做的選擇。并且當前中國汽車市場處于高速發展之時,市場機會相對較多,一旦20年后,消費者收入更多、要求更高,中國市場也相對飽和,再要進入難度就更大了。同時,和10年前相比,國際市場上汽車產能過剩,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量優秀的設計公司倒閉、設計人員失業,中國自主品牌有了更為寬松的國際研發環境。
我們曾講過:“讓坐自主品牌車成為一件體面事。”這里的體面包含兩重意思:一是車子要造的體面,二是坐車的人要體面。首先要把車子造好,把車子造好就包括進入中高端領域,以吸引體面的人,如政府官員、商界精英、娛樂明星等乘坐自主品牌車。
對于奇瑞而言,有了東方之子的挫折,可謂“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已經更具實力,再次沖擊中高端市場,步子一定可以走得更穩。推出的瑞麒G5,的確是奇瑞發展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沖擊成功,就如同鯉魚跳龍門,奇瑞將得到一次升華,也正是瑞麒logo的含義——鳳凰涅槃。
推出瑞麒G5,奇瑞的確不負眾望。用“Engines&Drivers”品牌理念,用中國式的平衡觀邁出了東西方汽車文化交流的探索腳步,在紐博格林跑出8分56秒成績,代表了當前“中國創造”的最高水平,這一成績的確值得奇瑞人驕傲。
不過“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更愿意把這里的“驕傲”理解成自信心,理解成自豪感,希望奇瑞真的不要驕傲,現在僅僅還是起步,后面的路真的還很長。 (程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