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杭州的民營汽車企業眾泰汽車高調宣布其電動車2008EV開始“批量上市”。
通過以租代買的方式推出100輛純電動汽車的眾泰希望借此掀開國內純電動車民用化的過程,借電動車“彎道超車”。這也是眼下國內電動車熱的一個典型樣本。
但國家發改委官員的發言卻給眾泰以及杭州政府領導的興奮進行了降溫。“目前國內企業尚未完全掌握電動車技術,電動車產業化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前熱點,但各國大多處于小批量示范運行階段。”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建國直言不諱。
眾泰意欲借電動車項目加速IPO進程的消息傳出,這也這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民營車企吸引了頗多眼球。而眾泰電動車項目,也集中反映目前各界對電動車的態度:資本市場熱衷、地方政府推動、中央部委謹慎,消費者漠視。
產業化爭議
在眾泰2008EV的批量上市儀式上,眾泰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中與杭州市發改委等地方政府領導,均興奮地表示眾泰電動車已經具備了量產條件。
在隨后的媒體采訪中,吳建中具體描繪了眾泰電動車產業化的藍圖,通過電池租賃、以租代售等方式解決電動車的高價困境,2010年目標3000輛,2012年3萬輛,2015年爭取達到10萬輛。
隨著政府對于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即將出臺,國內電動車熱被推向新的臺階。除了搶先宣布電動車量產的眾泰汽車,奇瑞、長安等企業也都有推出量產電動車的計劃。
這些國內車企的動作,甚至快于號稱電動車先鋒的日本同行。日產汽車之前曾宣布,首款量產電動車將于今年秋季正式推出,初期規劃產能5萬輛。
而且,眾泰等企業的電動車幾乎都是“橫空出世”。眾泰進入整車制造領域不過五六年時間,而且以往業務主要集中于皮卡與SUV領域。連造整車經驗都不算豐富的企業宣布要量產電動車,自然難以獲得向國際大企業那樣的認同。
沒有國際車企多年的研發積累,以及看上去過于心急的量產目標,再加上電池等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客觀因素,使得國內車企急于推動的電動車產業化備受質疑。
長安等車企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的經驗也證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并非易事。混合動力技術被認為是比較成熟的技術,長安在2007年就已經量產混合動力轎車杰勛,但在新能源汽車熱度頗高的2009年,杰勛的銷量也不過100輛左右。
“眾泰這樣小規模的民營企業,不像長安、奇瑞等企業那樣受政府重視,其電動車能多大程度參與政府主導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尚不好說,私人消費的開拓則更不樂觀。”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謀求上市
對于眾泰電動車的銷量目標,吳建中也無十足把握。“這只是目前我們根據市場情況所做的一個預期,具體實現要看市場需求。如果市場反應好目標會提前實現,需求不好我們也不會冒進。”
對于眾泰來說,不管電動車產業化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借著近期在電動車領域的一系列動作,這家民營企業已經贏得很多關注。
2009年年初,眾泰電動車獲得準生證、首個電動車上牌等新聞,讓之前“默默無聞”的眾泰汽車開始擠入業內人士的視野范圍。憑借電動車領域的突破,眾泰汽車不僅將力帆等車壇小企業甩到身后,其風頭甚至蓋過長安、奇瑞等頗受政府看重的主流車企。
隨即,眾泰汽車引起資本投資機構的關注,引進了包括君豐資產、興合集團、海越股份等在內的11家知名企業、創投機構,共募集資金7.2億元。
事實上,引進機構投資者、上市融資也是力帆、海馬等車壇弱勢車企眼下的共同選擇。而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成功經驗則表明,新能源汽車很可能會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一個亮點。
眾泰汽車也有上市的打算。吳建中表示,眾泰控股的IPO工作從前年就已開始籌備,目前正在推進整車生產基地、變速器生產基地以及湖南益陽的發動機基地的建設,并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
“我們正在加快整車制造與零部件業務的上市工作,即將進行上市材料的報批,希望最快于2011年實現上市,融到幾十億的資本。”
“即便沒有多少消費者買眾泰電動車,但靠著電動車的名聲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融資,對于眾泰這樣的車壇弱勢企業來說也很有利。”上述業內專家認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