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進入“汽車大國”行列,帶給我國汽車行業的不僅僅是喜悅,還有沉甸甸的使命感。如何減少“政策市”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優化調整結構、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連串問題擺在面前。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需要中國汽車人做得還有很多。一些專家認為,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應多管齊下。
“第一大國”不應成為包袱
在中國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儀式上,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徐建一表示:“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汽車產業目前大而不強,缺乏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仍然面臨被淘汰的風險。1000萬輛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壯大的里程碑,更是我們做優做強中國汽車工業的新起點!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步入1360萬輛大關后,“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不應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包袱。我們既要有量的積累,更要有質的飛躍。1360萬輛畢竟只是一個純粹的量,并不代表中國汽車工業在實力上超過美國和日本。一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紹明認為:“不要看我們暫時的進步,不要看別人在危機中怎么樣,我們跟他們仍然有距離,而且特別是在管理、技術、人才、產品開發、品牌、國際化上,我們的差距依然很大!
“中國目前還只能稱之為汽車大國,而不能稱之為汽車強國”,中國機械產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表示,要成為汽車強國有很多標準,如堅實的零部件工業基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開發能力、同步發展的相關工業等,而目前我國在這些相關指標上還不具備成為汽車強國的實力。
“由大到強”將分兩步走
從產業大國向產業強國邁進,已成為肩負重任的中國汽車人的共識!2009年可以看作是中國汽車產業由大邁強的元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汽車有望在2020年實現產業強國的夢想!睆埿∮荼硎尽
張小虞還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勾勒出了一個大致的發展軌跡。我國汽車產業實現“由大到強”將分兩步走,第一步為調整振興階段,第二步為穩步發展階段。在調整振興階段,要著力實現四個方面的調整任務:以開拓國內農村市場為主,調整市場結構;以自主創新為主,調整技術結構,使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的乘用車比重占到40%,轎車達到30%;以節能減排及新能源汽車為主,調整產品結構,形成50萬輛電動車產能,新能源汽車占乘用車的5%;以推動集團化為主,調整產業組織結構,形成二至三家200萬輛規模企業。
“由大到強”應多管齊下
“由大到強”,已經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基調和關鍵詞。一些業內專家表示,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由大到強”,亟待解決三個方面的短板。
第一,加大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附加值。許多專家表示,對于我國汽車業界的自主創新來說,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核心問題并不在于是否堅持自主創新思路,而是把自主創新的勁用在哪里的問題。
發展自主創新事業必須臥薪嘗膽,從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抓起,在突出關鍵環節和技術的基礎上,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真正實現我國在汽車自主創新上的新高度和新突破。徐建一表示,以汽車工業配套能力建設為例,既要從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入手,也要重點打破零部件產業重復、分散、集中度低以及配套單一的局面。在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提出的世界汽車強國三個標志中,就包括掌握核心技術和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支撐和引領世界汽車產品的技術進步,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培育起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做好產業布局和并購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去年年初,國家出臺的汽車產業振興政策中就提出要對國內130多家汽車廠家實行整合,力爭在2011年年底以前培育出兩三家年產量超過200萬輛的汽車廠家和四五家年產量超過100萬輛的廠家。去年11月,長安汽車集團的母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合并協議,拉開了中國汽車產業大規模重組的序幕。
有專家表示,聯合重組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并購重組、謀劃好產業布局將成為近幾年來中國汽車業界的重要任務,汽車行業應在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對接,借助行政力量和市場力量的有機結合推進重組。
在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看來,大工業的規模效應對汽車產業發展十分重要。就我國汽車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既要對總量進行控制調整,淘汰落后產能,更要通過兼并重組將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鼓勵低能耗、安全性高的車型,提升車輛性價比,讓越來越多普通百姓受惠于增長的車市。
第三,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升級的一個突破口。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汽車業界的熱點話題,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必須不遺余力地加以發展,但在發展中也要防止出現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的局面。
專家們表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仍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出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風險較大,電池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充電站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配套設施缺乏,這些現實問題都亟須政府相關部門謀劃解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