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才滿一年,就傳出即將調整的消息。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獨家透露,原先“22個工作日”的調整期限有望縮短為“兩周”。然而記者追查消息源頭時卻發現,中石化竟是始作俑者。
22天觀察期縮至兩周
去年1月1日,國內開始啟用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核心依據是:國家發改委根據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的油價變動,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對國際油價進行評估,當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格變動幅度超過4%時,即調整國內成品油的價格。
2009年,我國油價共進行了8次調整,但每次的調整幅度,基本都小于國際油價的震蕩幅度,甚至給人“追漲不追跌”的感覺。
國泰君安資深分析師楊偉對記者說,按照這樣的定價原則,去年12月28日國內油價應該下調,不過發改委具體調價時間往往會延遲數日,所以未能如期降價。“元旦后,國際油價又漲起來了,降價現在是不可能的了。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很快將進行微調,具體則由目前的22天觀察期縮短至兩周,條件成熟時再縮短為一周,最終向國際接軌,變為即時調整。有消息稱,該調整方案發改委已經默許。”
壟斷油企的自利心思
記者就此詢問了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聽說了縮短油價調整期的消息,只是不知道具體政策何時出臺。
中信證券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多次上書發改委,指出當前的調價機制過于簡單和透明,不利于油品市場秩序的穩定。
一位中石化人士對此說法表示肯定,“每次一到調價窗口期,我們就面臨著強大的輿論壓力。市場可以輕易計算出調整的幅度和方向,投機和囤積現象頻頻發生,很大程度上干擾了終端銷售。”他更表示,由于種種壓力,國內油價漲幅嚴重落后國際市場,“去年國內油價漲幅不到30%,而國際油價漲幅有80%”。
本報記者獲悉,兩大石化集團上書的主要建議有兩條:一是縮短油價調整期;二是把定價辦法模糊化,重新調整計算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更加市場化,保護煉油企業利潤,還可以緩解輿論壓力,打擊投機行為。”
北京一位知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他是第一個聽說縮短調價期消息的,來源就是中石化內部。“去年12月公司高層對我說了這個意思,我們自營部門很快進行了較大比例的配置”。
去年12月,中石化上漲了15.78%,在大盤股中表現不俗。中石化散播消息的目的是什么?“很簡單,今年3月3號公司認股權證開始行權,盡管非常困難,但中石化還是想把股價炒上去。此外,央企都要進行市值考核的,誰不希望年底前股價高點呢?”
耐人尋味的是,無論是壟斷油企還是社會公眾,都希望縮短調價期。不過中石化覬覦充分享受油價上漲帶來的利潤,而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卻寄望國內油價真正回到公正合理的水平,尤其是在國際油價下跌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