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又給換了一家4S店,還不提供上門服務,我的電動車不知何時才能修好?”周先生最近很是煩惱,新買的電動車,不僅頻頻發生故障,專賣店還變戲法似的憑空消失。記者走訪發現,隨著電動車市場價格戰的逐步升級,被迫關門而導致維修無門的狀況也越來越多。
半年不見了兩家店
周先生告訴記者,半年前,他在和平西街的一家電動車專賣店,花兩千多元買了一臺“妞妞”牌電動車,騎了半個月后,喇叭出現了問題,送回專賣店維修時,發現店面竟然被撤銷了。“我費了半天勁,找到了電動車企業在北京的辦事處,他們給了我安定門4S店的地址,才把按鈕給換了。”本以為修車風波到這兒就結束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后,電池又供不上電,而更蹊蹺的是,和第一次一樣,安定門的4S店也突然不見了,廠家又提出去官園的第三家專賣店維修。“當初推銷時承諾便宜又高質,可半年內不僅壞了兩次,兩家店也是說消失就消失,我看三月的天也沒它變得那么快。”周先生感覺自己就像上了“賊船”,活生生被套牢了。
而被套牢的并不止周先生一人。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在北京的電動車經銷商里,能做夠三年的已經越來越少,超過五年的更是屈指可數。很多人在干了一年半載后,就因為經營虧本而被迫轉行,而那些賣出去的車,也像沒爹的孩子似的再也找不到維修的地兒。
惡性競爭的特價大戰
“特價999元”、“特價1299元”……周二下午,記者在東四環的一家電動車專賣店內,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特價標牌。“你不促銷,根本沒人來買。”店內營業員說。從2006年末85折讓利的初試牛刀,到如今的兩折清倉,短短三年間,北京的電動車行業陷入了一場特價狂潮中,而在這依賴價格的惡性競爭中,犧牲質量就成了一些廠家彌補差額的手段。
電動車經銷商劉先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2006年,一臺36伏的電動車能賣到3000元;現在,同樣功能的一臺48伏的電動車才賣1000元左右。價格降了六成左右,可生產成本并沒有同步降低。“電動車行業其實是個門檻很低的產業,這個行業里存在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小廠家,靠‘攢’機器謀生。他們為了增大銷售,率先吹響了特價號角,然后再用更換配件、降低配置等手段來減少生產成本,所以消費者在買了一些所謂劃算的低價電動車后,很快就會發現車子的質量不好,維修也跟不上。”
借力低碳突出重圍
根據首屆中國電動車行業年會的數據,一輛電動自行車替代摩托車行駛一萬公里,可以減排479公斤二氧化碳,這就等效于少用了479萬只塑料袋。面對越來越堵的交通狀況,節能且行動自如的電動自行車,本來應該擁有不錯的市場,可根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電動車的產銷量分別為2500萬輛和2000萬輛,產能過剩達25%。業內專家指出,混亂的價格戰,已成為損害產品質量、阻礙產業發展的巨大桎梏。
對此,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陸金龍認為,低碳經濟的提出,為電動車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雖說價格戰是任何產業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是讓競爭不下去的企業自動關門的手段,但這種價格的競爭必須是良性的,惡性的價格戰是成熟產業不能留的毒瘤。生產商和經銷商要抓緊規范銷售,提升質量才是擴大市場的基礎。 趙瑩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