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比,今年經銷商感受到的壓力似乎更大,不過,廠家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樂觀。悲觀與樂觀情緒的不正常對比,讓市場醞釀巨大風險,廠銷矛盾隨時可能再度爆發。事實上,廠家和經銷商的矛盾只是表象,背后真正的問題是產能可能出現大量過剩,那才是讓行業深度且持續受傷的隱患。
5月10日,中汽協公布行業產銷和庫存數字,數字顯示,廠家的乘用車庫存有所上升,達到54.75萬輛,比3月底增加1.81萬輛。這還是沒有計算經銷商庫存的數字,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說,如果有運輸和終端庫存情況,估計總行業庫存1.5個月產銷量,也就是將近200萬輛的庫存。如此計算,也就是3/4的庫存在經銷商環節,這也難怪經銷商如此悲觀。
仔細推敲,今年的增長速度并沒有出現異常回落,相比,4月同比增長35%,除去年外,沒有任何年份的增長速度可與此相提并論,如果算上前4月銷量,那同比增長率更加驚人,達到65%。可以得出結論,問題不在于經銷商賣得差,而在于汽車廠家生產太多。
是什么原因讓汽車廠家生產這么多的車呢?顯然,汽車市場的剛性需求很大是一個原因,但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原因,汽車廠家對2010年的預期過于樂觀,急于復制2009年輝煌,這種樂觀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市場客觀規律。在傳銷式的無厘頭熱情下,廠家和經銷商攜手吹大泡泡,披上皇帝新衣,但買單的是整個行業。
大眾中國CEO范安德不止一次地強調,過快地增長和過于熱情的擴產,到頭來風險極大,汽車行業將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不過,大眾并沒有停下大肆增加產能的步伐。這是另外一種樂觀,不可一概而論,但他的話的確看出廠家老總的矛盾心理,明知道有風險,但寧愿和大家一起沖向未來,不管是發達還是消失。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2000年以來的兩次汽車市場大蕭條都或多或少與盲目樂觀、產能大幅增加有關。值得警惕的是,每次市場蕭條的結果都是廠家和經銷商嚴重對立,甚至出現極端事件。從4月情況看,消費者已逐步回歸理性,因此當前關鍵是廠家的判斷回歸理性,將銷售預期調整到合理范圍,該調低就調低,這也不應是什么丟臉的事情。(楊開然)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