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后起的廣州汽車工業已然“木秀于林”。近日,關于“廣州汽車工業超過上海汽車工業”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相比較樹大根深、全能型的上海汽車工業,廣州走了一條單兵突進的道路——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依靠日系車殺出重圍,走滾動發展的道路,增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從而有了“PK上海”之說。廣州市市長張廣寧毫不客氣地挑明,“十年前,中國有三大三小汽車生產基地,廣州汽車工業在三小排名最后。現在,廣州汽車工業已經位居全國前列。”
“世界汽車工業開始在中國市場發生劇烈的碰撞,這種碰撞甚至超過了北美市場。”這是第五屆廣州國際車展傳達出的最強烈信號。兩大城市汽車工業發展路徑的差異,既是當地政府發展思路上的選擇差異,更是日系車(廣州)與歐系車(上海)兩大陣營發展策略和競爭能力的高下所致。未來兩大陣營的較量,仍將主導中國汽車業的競爭格局。
后起之秀與龍頭老大的爭斗悄然上演!隨著廣州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關于“誰將坐頭把交椅”的爭論此起彼伏。“十年前,中國有三大三小汽車生產基地,廣州汽車工業在三小排名最后。現在,廣州汽車工業已經位居全國前列。”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底氣十足。
今年,是上海還是廣州,誰排在前面?明年,風水輪到誰家?未來30年、50年后呢?無論結果如何,對于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都是福音。上海、廣州這兩個有著鮮明差異性的沿海汽車城市各辟蹊徑,各自尋找持續發展之路。或許這種良性競爭會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不一樣的明天!
產能之辯
近日,關于“廣州汽車工業超過上海汽車工業”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
持此說法者以今年10月廣州、上海當地生產的乘用車銷量為依據。10月份,廣州三大乘用車企業——廣州本田、東風日產、廣州豐田的銷量約5.7萬輛,如果扣除在湖北襄樊生產的東風日產天籟,則廣州乘用車銷量約5.5萬輛。至于上海,盡管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銷量合計6.5萬輛,但扣除上海通用沈陽、煙臺生產的1.3萬余輛,即使再計算上海華普的銷量,上海本地生產的汽車銷量不足5.3萬輛。
但對于這一論點,響應者并不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提出反對意見,“今年前10個月,上海本地生產的汽車量其實超過廣州。上海本地共生產汽車63.53萬輛,廣州本地生產汽車約59萬輛。”
如以上海汽車工業實際擁有的產量判斷,上海遠超廣州。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鄭豫指出,“加上上海汽車企業在外地的產能,上海汽車工業的產能超過70萬輛,遠高于廣州產能。”
不過,“廣州發展勢頭確實很猛。”張伯順表示,“明年很難說,可能上海汽車工業和廣州汽車工業產能勢均力敵。”
奇瑞旗下上海科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凱也認可這一觀點:廣州豐田只推出凱美瑞就如此生猛,如果2008年推出新車更不可小視;本田中國如出口勢頭好,可能會增量。而上海通用步入調整期,上海大眾也打算將未來新增產能遷移到南京,故2008年上海本地產能增長有限。
在二手車市場上,廣州略占上風。51汽車網的10月報告顯示,廣州二手車成交均價高于上海;廣州二手車成交量保持平穩,而上海略有下滑。
思路之辯
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指出,“上海發展的目標之一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因此,要謀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走可持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衛生的汽車工業發展道路,是企業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在這種思路下,上海的汽車工業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遷移上的步伐比廣州汽車工業邁得更早。依托上海汽車集團,上海汽車工業已經從上海走向長江三角洲、走向全球。而廣州汽車企業完全自主控制的自主品牌則剛開始運作。
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則希望將廣州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的汽車基地。以廣州帶動珠江三角洲,以汽車帶動金融、保險、物流、汽車文化產業的發展。
由于兩地主管部門的思路不同,兩地汽車工業因此也存在較大差異。張伯順認為,廣州更多考慮產業集群效應,而上海更強調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上汽集團。
當上海證券報記者向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請教時,曾慶洪的語氣似乎低調許多,“上海汽車工業的底子好,我們還是小弟弟。我們只和自己比,沒必要和別人比。”
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就沒有這樣含蓄,“以產銷量排名,廣汽集團位居全國第5名;以銷售收入看,我們位居第四;以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標排名,廣汽集團居全國第一。”
包容性之辯
當今世界,日系汽車企業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其他海外汽車企業。廣州目前的三大主力汽車企業——廣州本田、廣州豐田、東風日產均是日系合資企業,效益自然不錯。但日系企業過分集中,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廣州汽車工業的先天不足:與上海汽車工業相比,其包容性遠不及上海。上海汽車工業目前的格局是:一手攬著德國的大眾汽車,另一手挽著美國的通用汽車,而小規模的上海華普汽車則和英國倫敦的黑色的士合作。
對此,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鄭豫并不認可,“上海汽車工業、廣州汽車工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過程不一樣。即使中方有機會娶幾家,外資汽車企業也會因名額受限而無法再婚。”
當然,廣州汽車工業也已開始嘗試突破包容性不強的弱勢。以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為例,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的思路是,“希望利用國內外優秀資源,走自主開放的道路。”
上海思路
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
上海發展的目標之一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因此,要謀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走可持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衛生的汽車工業發展道路,是企業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廣州思路
廣州市市長張廣寧
將廣州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的汽車基地。以廣州帶動珠江三角洲,以汽車帶動金融、保險、物流、汽車文化產業的發展。
十年前,中國有三大三小汽車生產基地,廣州汽車工業在三小排名最后。現在,廣州汽車工業已經位居全國前列。(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