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在中國,汽車進入個人消費市場的歷史是從小排量車開始的,特定歷史時期下人們對汽車形成的特殊認識造成“低檔”、“低質”等負面印象成為小排量車開啟中國個人汽車消費市場輝煌的“附產物”。
早期國內轎車清一色的作為政府和企業公務用車出現,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為數不多的幾款車型幫助國人形成了對轎車的基本認識。而受當時的技術條件制約,類似伏爾加、上海等標準公務車的發動機排量均在2升以上。
隨著經濟開放,國人開始接觸到由私人購買的車型,但受到購買力的制約,這些車型基本都是尺寸狹小,配置簡單的“便宜貨”。比如80年代從波蘭進口的菲亞特126P微型轎車,排量0.65升,是標準的小排量車型。該車除了在一些地方被當作出租車使用外,也是當年少數“富人”的工具,出現在街上總會令人羨慕不已。但即便是用那時的眼光衡量,這款車的技術參數和“上海”、“伏爾加”等官車相比也非常“寒磣”———雙缸風冷發動機最大功率只有17.6千瓦,最高速度105公里/小時,從靜止全力加速到這一極限要耗上50多秒。
隨后的時間里,更多的私人購車或小企業購車的需求出現,不僅是在個人消費市場,包括夏利、華利、昌河、吉林等在內的小排量車更是在80年代后期開始出現在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樣是受制于購買力,微型轎車和微型廂式貨車(微面)仍是滿足這部分市場的主流。而這些“便宜車”搭載的發動機無不是排量不足一升的小排量發動機。
與此同時,國人還沒有建立以“緊湊型”、“中型”等稱呼劃分車輛級別的概念,因此價格便成為劃分車輛級別的簡單工具,而排量作為與價格正向相關的數字,很快就和檔次掛鉤,并成為劃分車型級別的一種方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