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監測,6月份,乘用車價格整體下降,環比連續三個月走低,環比與同比分別下降0.18%和2.18%。其中,基本型、運動型乘用車與微型客車價格分別比上月下降0.07%、0.13%和0.23%,均低于年初價格水平。在原材料漲價、人工費用增長的背景下,乘用車價格繼續走低,這充分顯示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仍未飽和,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基本面。
與此同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國產汽車產銷519.96萬輛和518.22萬輛,同比增長16.71%和18.52%,與上年同期22%以上的增速相比,增幅明顯回落。預計全年汽車產銷量可望突破1000萬輛,增長幅度在15%左右。
在年中之際分析車價走勢,離不開需求面的支撐力度。分析以上數據,不妨這樣假設,如果上半年乘用車主流廠商選擇漲價,產銷首次雙破500萬輛恐怕會成為泡影;同理,在需求受油價、宏觀經濟政策抑制等背景下,要想完成下半年的產銷目標,車價應當向上走還是向下走不言自明。
從中國經濟長期走勢看,汽車市場需求依然看好。但是,按照國際上的規律,產銷突破1000萬輛增速會有所放緩。面對需求面的調整,汽車產業必須在成本控制和內部挖潛上下工夫。
談到成本控制,一些人會說廠家已經很努力了,再控制他們會偷工減料,降低車的品質。但這是國家法規和市場選擇范疇的事情。法規不健全的前提下,我們不能僅憑誠信確定廠家會把漲價的錢用于提升車子的品質。
更何況,目前的汽車市場,不同車型競爭飽和度差距很大。微型車和經濟型轎車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確實已經很小。但是中高檔轎車和豪華車利潤空間依然可觀。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買輛桑塔納還要20多萬元,求人才能搞到車。經過這么些年的競爭,買方市場格局雖定,但與歐洲、日本、美國等汽車發達國家比,我國中高檔車的車價依然要比人家同等配置車型高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前提下,汽車產業雖然擺脫暴利的嫌疑,但離真正的價格接軌還有時日。這也正是中高檔車車價下滑的重要動力。
表面看,提高單車利潤的“捷徑”是漲價。但是君不見,上半年那些漲價的乘用車廠家,在經銷商處的價格多已悄悄降下來。由此可見,漲價這招,廠家說了不算,行業協會鼓動也不算,媒體點頭也不算,只有消費者整體認可才算數,這是市場規律。很長時間以來,廠家的指導價因為虛高已經陷入“指導價瞎指導”的尷尬境地,被經銷商處真正的市場價格替代。一廂情愿地提高指導價,造成銷量下跌,賬面上單車利潤的上升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呢?(南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